Title |
國小自然科學課程實驗活動層次與符合STS概念之分析-以國立編譯館版本第十二冊為例 |
Translated Titles |
The level of experimental activity and conception analysis of STS in the science curriculum of elementary school - Use the example of 12th science book published by National Institute for Compilation |
DOI |
10.6216/SEM.200212_(255).0003 |
Authors |
徐敏榮(Min-lung Hsu) |
Key Words |
科學教育目標 ; STS ; 自然科學課程 ; 實驗活動層次分析 ; 概念分析 |
PublicationName |
科學教育月刊 |
Volume or Term/Year and Month of Publication |
255期(2002 / 12 / 01) |
Page # |
24 - 35 |
Content Language |
繁體中文 |
Chinese Abstract |
展望二十一世紀,為了要培養更具「競爭力」的下一代國民,教育就必須適時地加以改革和修正,以符合新世紀的教育理念。因此,科學教育課程在此變革中,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面對課程激烈的改革,過去國立編譯館所編纂之自然課本是否符合新課程(九年一貫)之需求?是否符合科學教育新目標?或是真的過時必須淘汰?凡此種種,正所謂「前車之鑑可作後車之殷」,所以,筆者引用Schwab和Herron的實驗活動層次分析法和Piel的STS概念分析法來探討。經由上述之研究步驟,主要結果發現:(一)根據Schwab和Herron之實驗活動層次分類法來作為分析國立編譯館第十二冊之實驗活動,可以得知除單元二「綱棉生鏽」設計較佳之外,其餘單元的實驗活動均需要再改進。(二)根據派勒(Piel)分析法所得之結果,第十二冊之正文敘述含有STS之理念的共有65行,佔該部分的12.7%;圖表說明含有STS的共有25幅,佔該部分的20.3%;實驗活動總含有STS的計有1個,佔該部分的16.6%;作業問題含有STS的共有1題,佔該部分的7.6%。茲將本研究之結果可提供相關教育機構,以作為編撰設計符合未來「九年一貫-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設計與實驗活動之參考。 |
Topic Category |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
Times Ci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