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3.0.53
  • 期刊

心衰竭合併氣喘的病患長期使用呼吸器之呼吸照護經驗分享

Respiratory Care Experience of Long-ter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ith Heart Failure Combined Asthma Patient

摘要


個案報告目的:探討一位心臟衰竭合併氣喘的病患長期使用呼吸器之呼吸照護過程,期間多次給予病患嘗試脫離呼吸器的訓練,但因病患產生呼吸窘迫徵象而失敗;此個案意識清醒、四肢活動力尚可,卻有呼吸器脫離困難及長期依賴呼吸器的問題,其肺復原運動對呼吸器困難脫離個案之成效是本篇要探討的主題。呼吸治療評估:個案是一心臟衰竭合併有氣喘之患者,72歲,在100年2月因充血性心衰竭導致呼吸衰竭而放置氣管內管,於入院時呼吸淺快,約35至38次/分,呼吸音呈現喘鳴音,使用藥物數週後,呼吸次數降為24至27次/分,偶出現喘鳴音,後曾多次嘗試脫離呼吸器,但因病患產生呼吸窘迫徵象而失敗,爾後雖然病況穩定但經胸腔內科醫師評估需較長的呼吸器脫離時間,故轉至呼吸照護中心積極脫離呼吸器,最佳狀況曾經拔管,但因病患自覺呼吸喘、心跳變快而重新接呼吸器使用並接受氣管造廔口手術,下轉呼吸照護病房,由於病患意識清楚,對脫離呼吸器的期望很高,故以安排肺復原治療及長期依賴呼吸器的脫離訓練為主要目標。問題確立:呼吸衰竭主要原因:1. Heart failure:CHF NYHA class IV;2. Asthma;3. 年齡問題:老化使許多器官功能衰退,延緩呼吸器脫離。呼吸治療措施:1. 氣道阻力增加:(1)使用長效乙型作用及吸入皮質類固醇混合劑減緩氣管痙癴(2)協助拍痰及排痰,避免痰液積蓄。2. 心肺耐受力下降:(1)橫隔膜呼吸法:能提高呼吸效率、舒緩呼吸急促、減少呼吸困難(2)上下肢運動(踩腳踏車運動):運動訓練可增加病患之肌肉耐受力。頻率方面以每天2次,每次10-15 分鐘為宜。3.生活品質下降:(1)提供適當工具促進溝通,給予口頭上的鼓勵,滿足病人的需求(2)執行檢查及治療前予以解釋說明(3)聽覺刺激:藉由電視及音樂的刺激,減少被隔離感。結果評值:病患意識清楚,血氧濃度可維持95%以上,平時可用手勢及嘴型表達其需求,有時會聽家屬帶來的收音機打發時間。現Seretide MDI 2puff及aero-chamber輔助。病患為期5個月(100.5~10月)進行肺復原訓練,病患可在協助下每日坐於床旁1-2次,每次可坐約10分鐘,家屬探視病患時可主動協助病患四肢做被動式關節活動;踩腳踏車運動由剛開始只能執行12分鐘至今可達15-20分鐘。(表一)。表一:踩腳踏車運動(表格略)。結論與討論:本個案為充血性心衰竭合併有氣喘的病患,由於病患及家屬對脫離呼吸器期望很高,於住院期間數次要求加強呼吸器脫離,但病患多次採取支持性呼吸訓練狀態時即呈現呼吸窘迫徵象。經為期5個月肺復原訓練增加病患的肌肉耐受力後,因最大吸氣及吐氣力量增強且呼吸淺快指數下降,故再次進行呼吸器脫離訓練,目前已能脫離呼吸器並以氣管造廔口接T型管自行呼吸,未來期望病患能回歸家庭生活。

關鍵字

心衰竭 肺復原治療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