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4.204.177.148
  • 期刊
  • OpenAccess

第三帝國時代各類青年團體所進行的反抗運動

摘要


德國自十九世紀三十年代才開始的工業化與都市化在一八七一年統一之後更是以驚人的速度向前衝刺,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及歐洲第二大工業國。然而,這樣快速的發展也帶來了相當多的後遺症。社會問題,特別是勞工問題,更趨尖銳,階級對立嚴重,家庭與傳統的價值觀也在資本主義社會追求物質的心態主導下逐漸崩潰,整體社會則在巨大的變遷過程中趨於冷漠,失去了感情、溫暖與理想的一面。 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使部份德國年輕人開始反思,希望透過教育、思想及文化的革新來改造那個被他們認為漸趨腐化的社會,於是一股青年運動因而醞釀形成。這股青年運動批判的不僅僅是當時的威權社會,同時對於市民社會僅追求物質滿足的生活形態也同樣提出抗議。年輕人當時所嚮往的是一種簡樸的生活方式,追求的是道德上的純真以及青年對社會的參與以及應有的責任感。許多具理想性的年輕人都投入了那股青年運動,目的在於希望運用青年們自己的力量來尋找屬於年輕人的生活方式與實踐自己的理想。於是不同的青年團體逐漸形成,他們在生活上力求簡單樸素,嚮往自然,透過登山活動、野外露營、晚間聚會與討論、提倡民俗音樂、舞蹈及戲劇演出等等,藉以建立起年輕人之間的友誼及凝聚共識。這股由青年運動所形成的風氣在第一次大戰前已經萌芽,戰後青年團體的成立更如雨後春筍。大約全國三分之一的青年都分別加入了一個與自己志趣相投的青年團體或組織。 在威瑪共和時代,各青年團體都是由青年們自己領導,擺脫了傳統上年輕人事事都得在成年人的監督下行事的威權心態,不僅建立了青年運動的傳統,也發展出了與當時社會不同的另一種年輕人的生活風格。而威瑪共和時代,青年團體能迅速發展,並對年輕人產生高度的吸引力,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也正是青年們在自己的團體中可以享有完全的自主性,也可以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與創意。 由此觀之,德國年輕人,特別是具領導型的年輕人,在青年運動的培養下已建立了自己的理想、主張與對事務的見解。 至於納粹主義運動在戰後的出現可以說是一個令德國人民也相當陌生的政治運動。納粹黨一方面對威瑪政府及政治體制提出了大膽的批判,但是另一方面也為未來提出了一些新的以及正面的理想,頗能吸引戰後焦慮不安及對威瑪政府不信任的年輕人。因此徬徨不安的年輕人對那個陌生的納粹主義運動以及納粹黨所提出的各類文宣口號確實產生了相當的憧景,大部份的年輕人甚至視納粹運動為一股抵制世俗化的運動,也是一股能使民族振興的運動。而納粹黨能號召年輕人,確實也是該黨成功的原因之一。第三帝國成立之後,大多數德國青少年對納粹主義運動的狂熱也一直被納粹政府有效地運用,納粹宣傳機構甚至聲稱,德國年輕人都毫無保留地追隨納粹主義運動。 然而,在那樣的表像之後還是呈現出了相當多元的形貌。自納粹黨掌握了政權之後,立即展開了全國一致化政策(Gleichschaltung),對青少年的事務也配合一致化政策,將各青年團體逐一瓦解,並納入『希特勒青年』的組織之內。這樣的政策對德國數百萬青少年而言,『希特勒青年』從此成了家庭與學校之外唯一合法的社會活動組織,也是唯一的社會教育機構。又由於納粹黨一向重視青年教育,認為誰掌握了青年便掌握了未來,因此在第三帝國時代『希特勒青年』也肩負著沉重的任務,企圖透過這個青年組織將第三帝國時代成長的德國青少年,完全教育成與納粹主義理想相結合的一代。 就在『希特勒青年』的嚴格主導與規範之下,不僅使過去青年運動時代,青年團體自由自在富活力與想像力的精神不復存在,甚至過去的理想成了今日的禁忌。再加上納粹主義的世界觀與基督教教義多所衝突,造成各級納粹領導人對教會時有攻擊,甚至幹預教會的組織與信仰,這些現象終將引起具自主性的青年在內心中產生一種反抗的情緒,進而累積成一股反抗意識。即使過去並不具政治性的青年團體在戰爭氣氛加強之後,不僅強烈反戰,更產生了反體制的思想與行動。 至於原本即富高度政治性的青年團體,特別是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所屬的勞工青年團體更是從積極阻止納粹黨掌權到企圖推翻納粹政權。 由於第三帝國時代不滿納粹政權的青年團體其不滿的原因與進行的反抗與反對運動並不一致,有些是反對納粹政權企圖以納粹主義思想為立國基礎而迫使全國一致化,有些是不滿『希特勒青年』對年輕人的領導方式僵化與具強制性而產生反抗心理,有些則是基於宗教觀或人道精神而反對納粹主義,更有些是基於意識型態與反戰而決心盡己之力來喚起民眾以推翻將使德國逼入絕境的納粹政權,因此,本文在探討青年團體在第三帝國時代所進行的反抗運動這個議題時,並不僅狹義地將反抗運動侷限於政治層面,而是將範圍擴大到社會面與日常生活中各類型青年的反抗心態與行為,包括不與『希特勒青年』合作或根本拒絕加入『希特勒青年』、不配合納粹政府的政策、繼續舉行一些納粹政府三令五申禁止的活動、印製及散發一些批評納粹政權的文宣或喊出一些反納粹主義的口號等等都納入青年團體所進行的反納粹運動這個議題中。透過這種層面較廣的探討以瞭解納粹政權統治之下的另類德國青年。 其實,從納粹黨取得政權起,一直到戰爭期間,仍必須不斷地對各類非法存在的青年團體頒佈各種禁令,並將相當多的年輕人逮捕入獄,甚至送入集中營或判處死刑,這些事實都足以證明德國年輕人並非如納粹宣傳機構所聲稱,德國年輕人都毫無保留地追隨納粹主義運動,也證明納粹黨寄望以『希特勒青年』來『教育』全國青少年,使他們完全融入納粹主義思想的企圖,並不很成功,更證明在極權統治下的第三帝國仍有不少年輕人勇於以不惜犧牲生命的危險來反抗納粹政權,展現出德國年輕人的良知。

關鍵字

無資料

被引用紀錄


蔡姍伶(2015)。德國極右主義之發展與因應〔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2fTKU.2015.01011
楊智雯(2012)。納粹時期德意志婦女的母親角色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9493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