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70.203
  • 期刊

關於原住民族知識研究的一些反思

摘要


原住民族知識的流動性與混合性提供了我們一個或許更為貼近現實的想像空間,此一空間之特性約略可以縱剖面與橫剖面兩個面向說明。就縱剖面來看,知識之內容及其形成是不可能停滯在某個時間點,從亙古至當下,其傳衍與變化隨時都在進行,也隨時都在往前探索。就橫剖面來看,各個民族的知識系統不可能完全自絕於外部社會的知識系統,透過相互間的交流學習,各民族對於原先陌生的知識(無論是實用抑或基礎層次)都有一定的自主消化能力,而且同樣也具備以自身知識體系影響他者的可能性。

被引用紀錄


楊智穎(2022)。屏東排灣族本位教材發展歷程之研究教科書研究15(2),1-29。https://doi.org/10.6481/JTR.202208_15(2).01
葉志清(2017)。族群與知識正義:臺灣客家與原住民族學科建制發展之比較〔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702583
賴俊兆(2014)。原住民族教育權利的憲法建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4.02289
楊昭彥(2013)。建國百年蘭嶼「拜訪號」活動之媒體再現─以四大報、《台灣立報》、《蘭嶼雙週刊》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3.10256
巴唐志強、鄭志富(2021)。以知識體系觀點論臺灣原住民族體育知識之內涵中華體育季刊35(4),217-226。https://doi.org/10.6223/qcpe.202112_35(4).000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