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54.198.45.0

摘要


思考研究單味中藥的性味,歸經,功效及主治,進而推論古中醫方劑的辨病脈證下的病機組成和對應藥物,並瞭解藥物加減法的含義。之後知道藥是一味加一味的,而不是一方加一方套的,最後推而廣之,自己看診獲得疾病資訊後經過分析瞭解病機,病位後最終再為病患量身定做處方,病患回診時並追蹤疾病情況是否有改善,並進一步了解疾病沒有改善的原因,再進行各種修正。如此反覆將學問實踐於臨床,不泛為空談,以病為師,不停修正,經過無數的考驗和挫折後,經過千錘百鍊,療效才能提高。中藥的種類相當多,經過古人千年血淚的實驗與歸納後,將中藥分成:發散風寒藥,發散風熱藥,清熱瀉火藥,清熱燥濕藥,清熱涼血藥,清熱解毒藥,清虛熱藥,攻下藥,潤下藥,峻下逐水藥,去風濕藥,芳香化濕藥,利水滲濕藥,溫理藥,理氣藥,消食藥,驅蟲藥,止血藥,活血去淤藥,化痰藥,止咳平喘藥,安神藥,平肝息風藥,開竅藥,補氣藥,補陽藥,補血藥,補陰藥,收澀藥,湧吐藥,外用藥。每一種藥依照性味,歸經,功效主治,都有相對應的症狀和病機。就好像是先認識自己的武器和兵種,日後打仗時才能依戰場,依敵人性質和多寡和強度,以及評估我方的資源後來選擇適當的武器和攻略。臨床開藥是決定成敗最關鍵的所在,但事實上也不是正確診斷出病機和正確使用相符合的藥效果就會出現,舉例而言:虛不一定受補,實也不一定受攻,就算虛能受補,也不代表就能一直順利受補,就算實能受攻,也不代表就能順利一直受攻,其攻補之間的轉折迂迴的情況變化極多,也就是說,辨證論治就算是完全準確,所開的藥也未必能如願的進去而產生療效,那該怎麼辦呢?古中醫為了克服這種情況,所以就產生了非常多的複式治則以應付臨床上的各種可能的情況,這就是調兵遣將,進退有據,用藥如用兵的道理。基於如此,唯有更深入的瞭解每一味藥的特性,才能在臨床上更自由的揮灑。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