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8.138.144
  • 學位論文

關愛的囚籠:木柵動物園的自然化地景與觀視權力

Caged Love: The Naturalized Landscape and Gazing Power in Taipei Zoo

指導教授 : 王志弘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針對動物園提出批判性的質問,探討動物園如何體現了動物與人類的不對等關係。從早期的貴族地位象徵和帝國權力展現,到現代兼顧大眾娛樂與教育任務的場所,以及逐漸強調的保育基地定位,動物園不僅是都市中人類與「經過選擇的自然」相遇的空間,也呈現了人類與動物之間關係的轉折。本研究以臺北市木柵動物園為分析對象,爬梳動物園地方意義的歷史轉變,並且以觀看權力、觀視體制及自然化地景構成等概念,佐以參與觀察、訪談與問卷調查之資料,論證動物園中人與動物的不對等關係如何被合理化。 日本殖民時期的動物園設置,有其宣揚政績的效果。戰後歸屬臺北市教育局管轄的圓山動物園,提示了大眾教育的主題,也是親子休憩場所。1980年代的臺灣邁向成熟的消費社會,政府廣建文化設施,木柵動物園遂應運而生。除了園區廣闊,也展開自然化的空間配置。此後,動物園成為重要觀光景點,也採取引進明星動物、動物外交、禮品店設置、媒體宣傳等文化經濟式操作,在保育與教育的宗旨下,呈現出主題樂園般的地方意義。 然而,主題樂園的形象與動物展示的自然化,乃是受到空間配置與地景構成的支持。動物不只在受控制情況下被剝奪主體性,成為觀視對象,也在整體空間配置上納入以人類為中心的分類體系。再者,景觀設計除了營造出擬似自然的氛圍,召喚動物生態棲地的想像,也要確保遊客觀看的便利、安全與樂趣。動物園的空間元素及動物本身,都是自然化與神話化的符號,建構了遊客對自然的想像,合理化了動物園的存在樣態。動物園搭建了一個名為自然的舞台,動物則被迫上演一齣人類編寫的自然劇,展演的卻是人類的自然觀視慾望。 觀看有著差異化的邏輯。吸引目光的明星動物恰與備受冷落的動物形成對比,偶有柵欄外的野生動物出沒,激發一陣驚喜。因為動物園中的觀看已經在特定論述、文本裝置、空間配置和例行化的人類言行下,形成引導觀看的觀視體制。我們可以辨認出動物園的三種主導性觀視體制:休閒遊憩體制、知識教育體制,以及倫理體制。首先,休閒遊憩體制確認了人類以獵奇、愉悅且淡然的態度來面對受禁閉動物,並在禮物店中滿足其擁有淨化、可愛化但簡化之自然(仿造品)的慾望。其次,在知識教育觀視體制下,博聞強記的眼光將動物圈禁在人類主導的類型範域中,保育需求下的動物知識也以動物的去自然化生存為代價。最後,即使有保育理念和動物福利等論述的倡導,倫理觀視體制卻相對虛弱而匱乏,點出以動物權利觀點重新定位動物園的必要。 三種觀視體制交織出動物園中人類與動物不對等的觀視權力,編寫著動物園的合理存在,卻又彼此矛盾糾結。

關鍵字

動物園 動物權利 空間 觀看 觀視體制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zoo animal rights space looking regime of visuality

參考文獻


邱慧英(2005)《動物園貓科動物慢性腎炎之微生物性病因探討》,臺灣大學獸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珮菁(2007)《探討E型肝炎病毒在豬隻、動物園野生動物及環境中野鼠的感染狀態》,臺灣大學獸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錢永祥(2006)〈納斯邦的動物倫理學新論〉,《思想》1: 291-295。
黃慧新(2008)〈期望失驗與歸因理論在遊憩活動之應用:以台北市立木柵動物園為例〉,《生物與休閒事業研究》6 (3): 1-14。
林士彥(2005)〈動物園服務品質改善之研究─以臺北市立動物園教育中心為例〉,《生物與休閒事業研究》1: 1-18。

被引用紀錄


林祐立(2013)。農場動物福利之實然與應然-以我國法制之檢討分析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3.1092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