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8.32.213
  • 學位論文

從「中性行為」論幫助犯的成立要件-以幫助因果性與幫助故意為中心

On the Elements of Access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utral Behaviors’’ : Focusing on the Causality of Accessory and Deliberation of Accessory

指導教授 : 李茂生

摘要


中性幫助行為的議題近年來在德國、日本與我國的法學界中掀起一陣旋風。究其原因,應係與向來學說所質疑的幫助犯處罰範圍過廣的疑慮有關,於是,實務與學說便思考如何往限制處罰的方向來進行對應。本文首先回顧中性幫助行為的各國實務以觀察其處理情形;接著檢討學說上以特殊限制處罰基準來進行對應的說法是否於刑法理論上站的住腳;最後,回到幫助犯的成立要件,嘗試就「幫助因果性」與「幫助故意」重新檢討傳統的看法,並探尋合理解釋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周漾沂(2005)。《被害人自陷風險對於行為人不法之作用》,國立臺灣大學
徐偉群(2011)。〈通往正犯之路:透視正共犯區分理論的思路〉,《國立臺
李茂生(2010)。〈臺灣法律發展年度回顧:刑事法〉,《臺大法學論叢》,
李茂生(2003)。〈論刑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中保安處分相關規定〉,《月旦
李茂生(與民間司改會、何賴傑、黃朝義合著)(2003)。〈徐自強擄人勒贖

被引用紀錄


黃宗旻(2013)。幫助行為成立之研究─以行為類型論為核心〔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3.0037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