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54.173.43.215
  • 學位論文

職業災害對勞工健康、家庭與社會影響之探討

The health, family, and social impacts of work-related injuries

指導教授 : 林宜平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研究目的:本研究透過主動追蹤職災勞工,探討目前制度下我國職災勞工健康、家庭、社會等層面所受的影響,以及現今職災照顧網絡的運作。 材料與方法:本研究於民國96年7月至96年12月,在台大醫院病房以半結構式問卷,訪談40位發生職業災害後被送往台大醫院急診治療並轉住院的勞工,以蒐集其基本資料與受傷狀況。並在勞工災後六個月,進行電話追蹤(n=31),瞭解受災勞工健康與復工情形。 研究結果:在40位受訪者中,男性32位,女性8位,平均年齡40.1±10.3歲;教育程度以高中職(52.5%)為主,國中以及以下者有32.5%;工作多半是勞力密集度高、收入低的藍領階層;27.5%的勞工沒有固定雇主、45%的勞工在小型企業工作;九成以上勞工家庭收入遠低於主計處公佈的家庭收入平均水準;有3位勞工沒有勞保,6人投保項目與實質發生事故之工作內容不符。災後六個月訪談發現,職災受害者除了存有疼痛、活動功能限制等生理不適,也面臨工傷假被剝奪、勞資關係緊張與經濟壓力之困境,而這些狀況在未復工勞工中特別明顯。至於沒有投保勞保以及投保身份錯誤的勞工,研究發現他們所受到的經濟保障較少,家庭所面臨到的經濟衝擊也較大。由於目前台灣對於職災勞工沒有單一服務窗口,再加上資訊不普及,許多職災勞工無法有效利用現有社會資源。 結論:性別、年齡與社經地位,不但影響職災發生機會,也影響勞工復工與補償情形。在面對制度不完善的勞工保險補償系統,以及資源零散的社會照顧網絡,本研究認為透過診治中心個案管理制度,讓個案管理師及早與受災勞工接觸,可改善此缺失。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8.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95年勞動檢查年報。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7。
34. 王嘉琪、鄭雅文、王榮德、郭育良:補償制度的發展與台灣制度現況。台灣衛誌2009;28:1-15。
22. 張彧、黃曼聰、謝清麟、李文淑:影響手部外傷勞工重返工作因素之探討。職能治療學會雜誌 1996;14:115-125。
12. 王嘉琪:勞保制度下職災勞工傷後面臨之困境研究 [碩士論文]。台北:國立臺灣大學,2007;120p。
13. 張彧、徐雅媛:我國職業災害勞工重建政策之探討。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7;94 p。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