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0.156.155
  • 學位論文

兩岸服貿協議關於非金融服務部門開放爭議之研究-管制理論的分析

A Study on Openness of the Non-financial Services Sector in Cross-Strait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 A Regulatory Theory Analysis

指導教授 : 陳明通

摘要


由於台灣與中國之間的特殊性,導致於台灣在區域經濟整合上有被邊緣化 之憂慮。面對這樣棘手的問題,馬政府上任以來在策略選擇先與中國簽訂區域貿 易協定,作為融入世界的敲門磚。然而兩岸之間對於政治關係的敏感度高,影響 台灣對於向中國開放市場的疑慮,本文研究目的在期望可以就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之個案研究,對兩岸協議進行管制分析,面對對外開放市場的經濟去管制化,政 府如何再管制流入台灣的資金,透過協議管制內容的檢討能在政策上給予建議, 以期台灣可以在平等、公開、透明的情況下,從區域貿易協定中穩定獲利。 本文就於2013 年6 月21 日所簽署之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文本作為研究之主要 原始內容,利用管制理論的政府管制,以「管制—解除管制—再管制」的系統性 過程來討論兩岸服貿協議,並藉由行政法三層次分析的架構:權利與義務、制度 與程序、政策與策略三方面做政策分析。政策與策略剖析國內外環境、執政黨的 選擇與在野黨的杯葛,研究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如何應運而生。再從法律途徑分析 制度與程序,關於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法律定位以及適用法律流程爭議。然後就 權利與義務分析整體協議之架構與內容,先界定出爭議的部分,再深入分析其中 利害關係與相關產業影響,探索可能的救濟方案。最後則作成結論與政策建議。 總結兩岸服貿協議所引發的爭議可分三個面向: (一) 策略爭議:馬政府對於開放的策略重點在於「追求效率」,卻未累 積足夠的國內共識,激起社會普遍不信任。 (二) 法律爭議:兩岸協議因為協議法律定位不明,走簡便的行政命令程 序通過攸關全體國民利益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沒有足夠的監督機制, 因而呈現立法院在政府與中國簽署協議之監督能量薄弱的問題。 (三) 內容爭議:服務貿易所涉及的包含抽象的安全議題、人才流動;兩 岸之間更是上升至國家與政治問題,難以易言之利大於弊或弊大於利, 政府不斷提出「利大於弊」的口號顯然無法使人信服。 本研究並分析爭議後提出之觀點如下: (一) 兩岸協議之簽署應取得國內共識:兩岸服貿協議的方向於大多數人 而言認為是正確的,但須消除民眾對中國的焦慮與恐懼、強調政府功 能,使人民對政府有信心,才是政策可行的最大推手。 III (二) 重新確立兩岸協議之法律定位:若將兩岸經貿往來作為向世界經濟 的跳板,應正視兩岸關係之特殊性,而予以特別之法規來審核關於兩 岸之間協議的訂定。 (三) 提升服務產業升級:從內部提升台灣服務業的競爭力,拉大台灣與 其他競爭國家相關產業的專業安全差距,無論企業留在台灣發展或是 推向國際市場都具有應具備的能力,維持公司較長的競爭生命週期。

參考文獻


林漢智(2008)。《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對墨西哥農業的影響》,台北:淡江大學拉丁
高鈺婷(2008)。《智利與美國雙邊貿易關係之研究(1990-2007)》,台北:淡江大學
范芳宇(2007)。《中國東北經濟振興與東北亞經貿關係研究》,台北:淡江大學中
李垂政(2007)。《台灣對大陸經貿政策之變遷:演化研究途徑》,台北:淡江大學
周芯瑋(2010)。《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對台灣經濟影響初探》,台北:國

被引用紀錄


謝頌遇(2015)。我國媒體有關《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新聞報導之內容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5.0180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