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4.206.64.143
  • 學位論文

莫拉克風災後寶來社區之心理抗逆重建歷程

The resilience process of community reconstruction of Baolai after Morakot typhoon.

指導教授 : 張菊惠

摘要


目的:探討六龜鄉寶來村莫拉克災後重建抗逆歷程與社區居民心理健康之交互影響過程。方法:採個案研究方法,研究調查期間為99年8月至100年4月,參與數次社區活動及收集相關媒體報導,並針對社區重建協會之核心成員進行深入訪談與焦點團體訪談,探究災後至今社區重建過程展現出來的社區抗逆力及社區抗逆力對居民心理健康之影響。使用Nvivo 8軟體進行開放編碼與主軸編碼,且採持續比較分析,比較發展階段、社區內、外情境之差異性,以呈現寶來社區災後二年重建抗逆之心理歷程。結果:風災後居民餘悸猶存,加上寶來社區以觀光為生,使得居民除了對未來風災侵襲感到不安、甚至恐慌,更為社區經濟驟失而感到無依靠感,但初期居民仍表現出積極、樂觀的精神,協助社區重建。心理諮商的介入評估,因諮商者被動地等待居民上門尋求協助,且也未與居民建立互信的橋梁做為進入居民內心的窗口,讓居民懷疑其功效;從各地四處而來的問卷,頻繁且重複,令居民產生反感,甚至拒絕填答。且也易觸發協助之志工隊當時災難經驗的重現。另外,問卷調查之工作人員進行訪問之方式,令居民質疑其專業性及其居民助人的動機。外界資源的挹注,因公、私部門資源分配以原民為主,因此憤怒被差異化和邊緣化,感慨昔日之榮景對比今日之死寂,心生絕望感。部分女性核心成員雖察覺且承認自己與他人皆有創傷症候群傾向,但拒絕心理諮商與關懷訪視,逃避面對也不認為心理介入有幫助。而投入社區重建工作雖遇家庭與重建工作之間的拉鋸戰,但參與重建在她們的心理產生價值感、成就感,甚至因而產生組織內的姐妹情誼,使之為其重要的支持力量。寶來村災前有八年社造經驗,奠基了社區的參與與治理,災後社區凝聚力更強,過程中雖遇挫折(如居民懷疑圖謀不軌、政府單位的不重視、人力資源短缺與媒體的負面報導等等),但覺知唯有觀光復甦,方能使個體有良好心理健康,因此結合災後成立之重建協會、寶來觀光協會,藉由社區工作形成重建願景之共識,不願接受一時的援助,冀以基礎建設改造追求在地永續發展,努力創造「新」寶來提升社區抗逆力。結論:寶來社區災前經濟依賴以觀光為主,但災後重建過程中,覺察必須發掘寶來的獨特性,因此除了原有的觀光,也配合在地資源與多年社造經驗,並申請政府單位計畫,拓展休閒農業、文創產業等,以增加就業機會吸引原鄉子弟回巢,安定在地居民,並提升在地居民的凝聚力,藉以緩減災後居民的不安全感;另外,也延續災前社區老人、幼童等弱勢族群之社福服務,加強此弱勢族群之災後關懷服務,減緩其不安定感。寶來居民深知追求永續發展是提升寶來抗逆力的不變法則,並以此為寶來社區重建之共識,共創「新」寶來。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歐陽文貞(2010)。災後倖存老人的重鬱症及其治療。中南盟臨床專刊,3(1),28-29。
楊重信(2000)。「921災後城鄉重建」政策研討會-九二一災後城鄉重建:基本考慮、目標與策略。臺灣經濟預測與政策,99-122。
秦文鎮、姚成榮、李朝煌(2010)。八八水災災後心理重建實務與困境-以屏南沿海地區為例。台灣醫界,(53)3,43-44。
劉淑燕、林玉茹(2005)。偏差行為少年與一般少年之休閒心理特質與復原力之相關研究。中正教育研究,4(2),37-56。
詹雨臻、葉玉珠、彭月茵、葉碧玲(2009)。「青少年復原力量表」之發展。測驗學刊,56(4),491-51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