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52.15.235.28
  • 學位論文

未成年青少女生育後對結婚、出養、就學之決策歷程─以充權觀點探討

Explore into the Decisions process of Marriage, Adoption, and Studies after Teenage Girl’s Pregnancy With Empowerment Perspective

指導教授 : 陳玉蘭

摘要


本研究緣起於醫務社會工作中,婦產科常見的未成年生子問題。為瞭解青少女於生育後如何思考接踵而來的結婚、出養與就學的問題,以及法定代理人在決策過程中的介入與溝通。本研究著重於瞭解青少女在決策過程中所受的影響和實際感受,並以充權觀點探討青少女弱勢的一面,反思她們可能面臨的權力和壓迫。 經過深入地訪談七名青少女之後,發現她們在看待未成年懷孕的事情上深受法定監護人或其他成年人看法的影響,而其中年紀較長又有獨立經濟能力者則較有自己的主見。在結婚決策上,青少女與法定監護人多半不願早婚,青少女表示自己仍年輕或有其它人生目標,不願為了子女而過早進入婚姻;在出養決策上,經濟能力不足和缺乏照顧人力是關鍵的出養原因。對青少女而言,留養與結婚並不一定劃上等號,如果能力足夠,她們並不排除當單親媽媽;在就學決策上,對自我有期許的青少女以及家人的期待與支持是重返校園很大的優勢。 青少女很少思考自主權的問題;對於法律規定二十歲才有完全行為能力的情形多抱持肯定的態度。但在訪談中,青少女透露她們或多或少會在決策上與法定監護人意見相左,一部份的青少女會屈從成年人的意見、一部份會企圖說服或溝通、但也有因無力感而被迫放棄者。對於後者,其情緒反彈會最大也最難以平復,而受到傷害也會較為深刻。在受訪青少女中,年紀長幼、是否有獨立經濟能力等背景條件顯然地影響她們的自主性,但囿於青少女終究需由法定監護人代為決定,因此自主性高的青少女反而容易感受到無力感。 為了讓青少女減少在決策過程中的失權感和弱勢感,本研究建議實務工作者提供家庭式的處遇,盡量聽取家中每個成員的意見,並且全面的分析讓青少女瞭解,避免單方面從法定監護人的考量就做出決策;對於年紀較長又有獨立經濟能力的青少女,則需花費更多時間讓她們與法定監護人溝通及取得共識,避免因被迫放棄而習得無助感。 未成年懷孕事件對青少女和家庭都是一項衝擊,社會也多投以負面的觀感,導致許多受訪青少女在結婚、生子這些人生大事上有了負面經驗,在心中埋下陰影。雖然要運用充權觀點讓青少女能夠完全展現決策自主權實屬困難,但若能幫助她們整合生育經驗,找出她們本身所具有的優勢,對於青少女們在回復原本生活和繼續自己的人生目標上應能有助益,也讓實務工作者能夠提供更完整的服務。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李德芬、周才忠、林美珍、陳嘉鳳(2004)。青少女懷孕對其生理、心理社會之衝擊。台灣性學學刊,10,93-109。
王瑞霞(2004)。有性活動青少女避孕行為因果模式的建立。高雄醫學大學護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楊育英(2003)。特殊家庭青少女婚前性行為及其相關經驗之質性研究。高雄醫學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啟華(2004)。初產青少女之避孕、再次懷孕及生育研究。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梓鑫(1998)。青少女之生育結果與育兒狀況研究。中山醫學院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被引用紀錄


蔣美珠(2015)。生命的邂逅~一位自閉兒母親的心路歷程與增能之敘事探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5.00708
楊淑宜(2015)。親生母親與被出養子女的重聚經驗探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5.00937
吳小文(2013)。未成年未婚懷孕母親之親職經驗探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3.0191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