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35.139.122
  • 學位論文

漢語的複動性標記

Pluractional Markers in Mandarin Chinese

指導教授 : 連金發

摘要


中文摘要 本篇論文主要在討論動相(Aspect)與複動性標記(Pluractional markers) 之間的相互關係。在Lenci (1999)的學說中,副詞量化(Adverbial quantification) 和動相系統有密切的關係。本文從漢語的角度出發,將複動性標記分為完整體(Perfective)以及非完整體(Imperfective)。由於非完整體在語意內涵中非受限的關係(Unbounded),它是屬於內延性質的(Intensional);相對的,完整體其受限(Bounded)的性質屬於外延性(Extensional)。 就非完整體而言,討論集中在習慣句(habitual sentences),而其內延性展現在可能世界(possible world)上。漢語習慣句有三種,簡單泛稱句(simple generic sentences),量化性副詞泛稱句(quantificational adverb generic sentences),和老標記泛稱句(lau-marker generic sentences)。由這三種句型,我們可得知老標記泛稱句和另外兩類擁有不同的運符(operator) Gn 和HAB. 這兩類運符操作的範域(scope)不同,而老標記泛稱句的預設性解讀(presuppositional reading)也說明HAB的語意特質為歸納性(inductive),選擇的是預設性的情態基礎(presuppositional modal base)。Gn 代表另外兩類習慣句。 Gn 單獨出現時,代表簡單泛稱句;然而Gn可以和其他量化副詞同時出現, Gn 與量化副詞同時出現時,代表量化性副詞泛稱句。這兩類習慣句均可採預設性解讀或非預設性解讀。 就完整體而言,討論集中在單動性(Singulactional markers)以及複動性標記(Pluractional markers)的重複性動作(Repeated actions)以及反覆性動作(repetitive actions)的語意內涵。漢語中的單動性標記又和再預設了過往事件(Prior events)的存在;而又修飾重複性動作,因此又修飾的事件和過往事件的關係沒有累積延續的意涵,只能說兩個事件的事件類型(event type)一致。相反的再修飾反覆性動作,因此再修飾的事件和過往事件有累積延續的關係。而複動性標記一再、再三、一直、一天到晚、不時大多修飾重複性事件,但是受到複動性標性本身修飾事件間隔時間,以及修飾事件的事件類型的影響,一直修飾單動作動詞(semelfactive verb)時,句子中包含的為反覆性事件。 本篇論文從完整體和非完整體的角度探討漢語中的複動性標記,並且對兩陣營中複動性標記的不同行為做出分析。

關鍵字

習慣句 事件量化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Habituality Genericity Quantification

參考文獻


Davidson, D., 1969. The individuation of events. In N. Rescher (ed.), Essays in Honor of Carl G. Hempel, 216-34. Dordrecht: Reidel..
L?, Shu- Xiang, 1980. Xiandai Hanyu Ba-bai Ci (Eight Hundred Words in Modern Chinese). Hong Kong: Shangwu Yinshuguan.
Chierchia, G., 1992. Anaphora and dynamic binding. Linguistics and Philosophy, 15:111-183.
Cohen, Ariel, 1999. Generics, frequency adverbs, and probability. Linguistics and Philosophy 22:221-253.
Comrie, Bernard, 1976. Aspect: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verbal aspect and related problem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被引用紀錄


黃奕裕(2011)。少棒隊伍訓練歷程之研究~以2010關懷盃參賽隊伍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6%2fNPUST.2011.00097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