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44.211.91.23
  • 學位論文

超越啟蒙者與原鄉人的新視野:鍾理和《笠山農場》的人物形象研究

指導教授 : 陳建忠

摘要


《笠山農場》在五○年代不以「反共」作為創作題材,卻得以得到國民黨黨方文藝機構──文獎會的肯定,獲得1956年文獎會長篇小說第二名。然而,獲獎後的作品無法出刊,還等到作者逝世後,才由文友們協助出版。不管創作題材上、時代意義上,《笠山農場》都與當時政府廣為鼓勵的反共文學大不相同,値得後世讀者注意。 以往評論家都以主題探討──分析同姓婚姻的角度理解《笠山農場》。然而在同姓婚姻以外,這部小說更有價值的部分在於人物所彰顯的意義。因此我們打破以往用「主題」閱讀《笠山農場》的習慣,改以「人物形象分析」的方式,希冀重新解讀出小說的另一層意義。 本文將小說人物作了劃分後,討論如下: 第二章針對劉少興進行討論。劉少興兼具多重身份,透過小說中他處理事情的態度與準則以及與眾人們的交遊情況,得知劉少興並非一個用階級觀念壓制他人的人。同時,在不同身分上,劉少興處理事情的手腕與考量點就有所差異。細讀小說可以看到劉少興在實業家、地主、父親三個角色之間,面對問題的取捨。本章藉此翻轉以往論者對於劉少興既定的階級強權論調。 第三章以饒新華作為討論範疇。饒新華在整部小說裡是最尊重自然的代表,當人們一再開發土地/山林的同時,饒新華對於土地卻持「愛護」立場。地主/民眾之於山林是掠奪關係;饒新華之於山林是平等關係,這是十分不一樣的。透過饒新華的形象分析,希望扭轉以往對饒新華的負面論述。 第四章以致平及淑華為討論對象。淑華是傳統社會下,刻苦耐勞又勇於追求自己理想的女性。致平則是身兼頭家子與知識份子的角色,他在小說中個性不夠鮮明,但是思考歷程卻是作者強調的重心。致平內心有一個隱含敘事者,作者許多觀點都透過致平去思考及呈現。 第五章以笠山的農民圖像作論述。整部小說中最値得彰顯的就是農民勞動的精神,這勞動圖像不僅是客家子弟認真的代表,同時也是整個台灣社會勞動的縮影。農民在生活、價值觀、生命的意義上,有些看似平凡無奇,但卻值得效法處。鍾理和透過這些勞動者樂天知命的形象,也鼓舞著同是為生活打拼的普羅大眾。

參考文獻


史君美,〈來喜愛鍾理和〉,《文季》2,1973.11。
林中森,〈土地倫理與土地政策〉,《土地問題研究季刊》20,2006.12。
張維一,〈公有耕地放租:台灣土地改革的第一大步〉,《土地問題研究季刊》7,2003.9。
鍾鐵民編,《鍾理和全集》1-6,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3。
張惠珍,〈紀實與虛構:吳濁流、鍾理和的中國之旅與原鄉認同〉,《台北大學中文學報》3,2007.9。

被引用紀錄


李紫瑜(2013)。鴻喜菇醣蛋白質HM-3抑制人類大腸直腸癌細胞HCT116移行與侵入機制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2fNTU.2013.00104
謝佩玲(2015)。鍾理和「原鄉人」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412201512065407
劉瑞靈(2018)。結直腸癌病人在化療期間症狀困擾、焦慮與憂鬱預測因子之探討〔碩士論文,義守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74-210120181354370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