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44.192.75.131
  • 學位論文

醫者意也與即方用藥──唐宋時期的士人尚醫與醫病關係

Professional Diagnosis or Prescription Manual?On Confucian Scholars' Medical Understanding and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During Tang-Song Period.

指導教授 : 鐘月岑

摘要


本文的主題在討論「醫者意也」與「即方用藥」兩個醫學傳統間的爭論,以及唐宋時期醫者與士人間的醫病關係如何影響這兩個傳統的形成。唐宋時期由於醫療資源的不均,加上政府主導的醫學文本公開政策,使得士人與知識份子照著醫方書籍「即方用藥」形成根深柢固的習慣。隨著宋代醫者與士人間的交流進一步加深,醫者的自我要求及形象呈現也受到士人深刻的影響,而「即方用藥」這種追求簡易實用的特色也影響了部份南宋醫者對醫學的詮釋,形成了所謂《局方》之學的傳統。元代醫家朱震亨在《局方發揮》中重新強調「醫者意也」的觀念,並藉此反對《局方》之學因「即方用藥」的習慣而拘泥於方書的傳統。事實上「醫者意也」的說法由來已久,漢代時「醫者意也」指的是醫者的判斷力,在唐代時引伸為醫者對患者病況的判斷,爾後在唐宋之際又發展出「臨病變化」的涵義。隨著唐宋之際醫學集團的擴大及複雜化,「醫意」又分支成兩種解釋,一是脫離了文本範疇的「心明意巧」,二是溯源於經典文本的「聖人之意」。一般而言士人比較認同後者,而朱氏所謂的醫意正是指「聖人之意」。換言之,《局方發揮》中「醫者意也」與「即方用藥」的爭論並非經驗與文本之爭,兩者同樣在文本的範疇中,但高下序列卻必須透過與經典之間的關係來決定。

參考文獻


李建民,〈中國古代「禁方」考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8.1(1997):117-166。
陳元朋,〈宋代的儒醫-兼評Robert P. Hymes有關宋元醫者地位的論點〉,《新史學》06卷01期,1995年。頁179-203。
鄭志敏,〈略論民國以來台灣與大陸隋唐五代醫學史的研究〉,《新史學》09卷01期,1998年。頁153-230。
───,〈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明、清的醫療市場、醫學知識與醫病關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8 (2010.6):1-50。
(元)危亦林,《危亦林醫學全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6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