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1.231.245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提要 翁方綱(1733-1818)是清代乾嘉時期著名的通儒,博藝富才,宏覽多聞,於書畫、經術、義理、金石、碑帖、譜錄、詩詞等學,無不研究專精;嘗受命分纂四部,校理內閣,善於文獻考據及版本校勘、鑑定。留傳至今的著作,包括文集、詩集以及散存各處的題跋、序文、筆記、提要、手札等,都比明清兩代任何一位學者為多,成果豐碩,貢獻卓著,可鑒證翁氏不凡的學術造詣。本論文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的翁方綱《詩附記》手稿為研究範圍,內容包含翁方綱生平與其經學論著研究,藉此手稿分析其人與《詩》學的價值。 全文分為六章。第一章〈緒論〉,敘述筆者研究的動機、探討研究現況、說明研究方法、設定研究範圍與論文架構。第二章敘述翁方綱生平、探討《詩附記》成書背景以及《詩附記》版本考述,以概論了解翁方綱與《詩附記》一書。第三章探討分析翁方綱對《詩序》與《毛傳》作者、笙詩、賦比興等基本問題的觀點或看法,從中了解翁氏對《詩經》相關問題的基本立場。第四章敘述《詩附記》五項寫作特色:集解體式以釋《詩》、使用案語陳述己見、直接評論表達看法、考證詳實徵引廣博、分析《詩經》篇章句法。藉此可以了解《詩附記》豐富的內容和翁方綱深厚的學養。第五章分析《詩附記》對於歷代注家評論,經過統計,翁方綱引用次數最多的前八位學者:鄭玄、孔穎達、歐陽修、朱熹、呂祖謙、嚴粲、陳啟源、朱鶴齡,歸納與分析其中引用見解,探討翁方綱對於《詩》義的闡發以其《詩》學觀點。第六章為解經特色闡論,分析翁方綱兼采調和漢宋、讀《詩》得其大意、反對疑經改經、寧闕疑勿臆斷等四項解經特色。第七章《結論》,總結翁方綱治《詩經》的思想與態度,並探討其《詩經》研究的價值與未來發展。筆者期望透過本文的歸納與分析,能對翁方綱《詩附記》研究有一全面性的認識與了解,進而能觀照出翁方綱的學術底蘊和經學成就。

參考文獻


4. 吳汝鈞:《佛學研究方法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3年。
10.林慶彰編:《詩經研究論集》,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2
7. 吳銘能:〈沈津著《翁方綱年譜》暨輯《翁方綱題跋手札集錄》補遺〉《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6卷第1期,2006年3月,頁129-151。
18.[清]朱彝尊:《經義考》,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7年6月。
6. 吳銘能:〈銖積寸累,蔚為大觀──沈津輯《翁方綱題跋手札集錄》書後〉《書目季刊》,第37卷第1期,2003年6月,頁69-91。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