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202.167
  • 學位論文

探討九年級學生的科學寫作及其與性別、智力、語文工作記憶、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以氧化還原為例

指導教授 : 楊文金教授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學生觀察示範實驗影片後之科學寫作及其與性別、智力、語文工作記憶、國文、自然科學習成就之相關,進而討論科學寫作評量可採計的項目。 以台北市某市立國中九年級39位學生為研究對象,在觀察四段不同主題的氧化還原反應示範實驗影片後,分別要求學生進行描述與解釋的科學寫作。科學寫作內容以系統功能語言學的及物性分析為主,並蒐集學生智力、語文工作記憶及學科學習成就等資料,以描述性、Pearson相關、t考驗及多元逐步迴歸統計進行分析。研究發現如下: (1) 在科學寫作中,步驟和物件觀察小句最多;33﹪的小句有環境成分;平均發生2.9次級轉移;詞彙密度平均值為2.85,其中37﹪為科學內容詞;平均寫出了28﹪的正確觀察項目。 (2) 科學寫作內容量與學生智力及語文工作記憶僅呈低相關,而與自然科與國文學習成就呈中度相關;此外,女生的寫作內容量、級轉移次數、步驟、現象觀察句數、正確觀察項目顯著高於男生。 (3) 逐步迴歸的結果提示在評量科學寫作時,正確與錯誤觀察項目、科學內容詞等之數量,或者步驟觀察、迷思觀察、輿科學內容詞數,均具重要意義。 最後,討論本研究發現對科學教學與評量的意涵,並提出進一步研究的建議。

參考文獻


吳明隆(200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知城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李世文、陳秋梅(1993):中文口語與書寫語的比較研究。教學與研究,p.63∼96。
胡瑞萍與林陳涌(2002):寫作與科學學習。科學教育月刊,第253期,P2-18
翁育誠(2004):以蘊含序列與詞彙密度兩種結構探討科學課文結構與閱讀理解的關係-以溫度與熱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佩玲(2004):從系統功能語言學觀點探討不同圖文整合方式之科學課文對閱讀理解的影響– 以月相單元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被引用紀錄


黃湘菱(2006)。學生答題寫作特性及其與表現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712200716100901
江文瑋(2007)。探討高中生氧化還原心智模式及概念改變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91020081055150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