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111.183
  • 學位論文

國中生討論數樣式關係時表達理由能力之成長探究

指導教授 : 林福來博士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的目標為:在討論的學習環境下,探討國中生進行數樣式關係論證,為自己的觀點或結論說明理由時,表達能力之成長情形。 本研究為敘述性研究,採用質的研究方法。研究對象是以方便抽樣的方式,選取研究者任教的班級中四男二女共六位自願的國一學生。研究時以三人為一組的小組討論方式,進行三次教學訪談,分別要求學生寫下最好的理由、最能說服別人的理由以及最符合數學形式的理由。根據研究文獻與英國SMP教材,設計四個論證數樣式規律的問題,將其中兩題讓學生重複作答,用以對照學生是否在表達理由的能力上有成長。紀錄學生的作答結果、學生間互動討論的過程、教師介入的結果以及隨後的再次作答,用詮釋性研究的方法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六位學生作答時說明理由的類型共有兩類:經驗論與敘述關鍵性質。而表達能力的發展,會有五個階段:理解起始資訊、經驗論、描述關鍵性質、批判經驗論證、形式化,而且是一種動態、折返的歷程。研究也觀察到在討論的學習環境中,教師與同儕對於學習有四種影響:提供不同的表達理由類型、演示關係、引發學習者使用文字符號、教師主導學生說明理由的信念。 根據這些結果,本研究對發展國中學生說明理由時的表達能力,提出了三點建議:小組討論有助於表達理由的能力之成長、批判經驗論證有助於學生發展形式化地表達理由的能力、教學上不能強求學生使用形式論證的方式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number pattern

參考文獻


邱美虹.(2000). 概念改變研究的省思與啟示. 科學教育學刊, 第八卷第一期, 1-34.
詹玉貞.(民88). 波利亞的解題步驟對國中數學資優生學習幾何證明成效之研究. 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數學教育組碩士論文.
Bishop, J. (2000). Linear geometric number pattern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trategies. Mathematics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 vol. 12, no. 2, 107-126.
Dreyfus, T.(1990). Advanced mathematical thinking. In Nesher, P. & Kilpatrick, J.(Ed.), Mathematics and Cognition.
Duval, R.(1991). Structure du raisonnement deductif et apprentissage de la demonstration.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22, 233-261.

被引用紀錄


陳世易(2012)。激發式動態教學結合電子白板應用於幾何教學之研究 -以外角定理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2/NCTU.2012.00271
張純芳(2010)。胚騰推理與數學學習態度對國中 基測數學成績之相關性研究〔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1000212
梁蕙如(2002)。國三學生數型命題論證類型及其改變之教學探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603200719125213
曾政清(2002)。高中生透過局部推理活動以發展數學證明能力之教學實驗〔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603200719125189
謝州恩(2003)。探究情境中國小學童科學解釋能力成長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60320071913381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