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8.129.100
  • 學位論文

桃園草嶺山玄武岩之實驗岩石學研究

指導教授 : 劉德慶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草嶺山位於桃園大溪南方四公里處,緊鄰慈湖,海拔約350公尺,約在十餘萬年前噴發,屬於第四紀更新世的火山。 本實驗以桃園草嶺山玄武岩為標本,進行一大氣壓下之高溫實驗,以期瞭解岩漿在降溫過程中結晶次序及岩漿演化的情形。實驗方法是將岩石磨成粉末,置於1700℃之高溫爐中進行不同溫度的反應,待實驗結束,加以驟冷,保留當時的礦物相,同時殘餘岩漿則驟冷成玻璃。製成光片後,由電子顯微鏡分析各相的化學成分。 由實驗結果得知,其液相溫度為1362℃,固相溫度略低於1065℃,熔融區間約為300℃。結晶次序如下:橄欖石約在1362℃生成,尖晶石類在1312℃生成,輝石約在1164℃晶出,磷灰石和白榴石約在1152℃生成,最後斜長石估計約在1094℃生成。殘餘岩漿化學成分變化,氧化矽、氧化鈦、氧化鋁、氧化鈉、氧化鉀隨溫度下降,有上升之趨勢;氧化鐵、氧化鎂隨溫度下降,呈現下降之趨勢;氧化鈣、氧化磷隨溫度下降,有先升後降之趨勢;玻璃相之化學成分,隨溫度下降,從次鹼性區演化至鹼性區。也從玄武岩(Basalt)演化至玄武粗面安山岩(Basaltic trachy andesite)、粗面安山岩(Trachy andesite)。殘餘岩漿在玄武岩四面體中,顯示隨溫度下降,從橄欖石矽質玄武岩演化至石英矽質玄武岩。

參考文獻


潘建熾 (2003) ,一大氣壓下澎湖北寮地區玄武岩之實驗岩石學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共53頁。
陳柏如 (1997) ,觀音山地區萬年塔玄武岩之實驗岩石學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共75頁。
Chen, C.H.(1978) Petrochemistry and origin of Pleistocene volcanic rocks from northern Taiwan: Bull. Volcanol., Vol.41-4, pp.513-528.
Delong, S.E. , F.N. Hodges and R. J. Arculus (1975) Ultramafic and mafic inclusion, Kanaha Island, Alasak, and the occurrence of alkaline rocks in island arcs: J. Geol. ,Vol.83, pp.721-736.
Deway, J.F. (1988) Extensional collapse of orogens. Tectonics 7,1123-113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