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119.199
  • 學位論文

中學生月相盈虧相關迷思概念類型與概念改變過程之探討

指導教授 : 許瑛玿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學生在進行學習之前,具有的前備知識(prior knowledge),因受限於本身經驗與個別推論,有別於專家所持有的科學概念 (Osborne & Gilbert, 1980)。學生所發展出來的概念是不完整,甚至是不正確的,此稱為迷思概念(Driver & Easley, 1978; Clark & Peterson, 1986)。這些概念很難藉由學習加以改變,往往形成學習的絆腳石,阻礙學習的進行(Vosniadou &Brewer, 1992)。 為了有效改變學生所具有的迷思概念,許多的教學策略被提出來以促進學生進行概念改變(何玉婷, 2005)。諸多促進概念改變的教學策略裡,常見的認知衝突策略是使用異例(anomaly)、類比(Duit, 1991; Gentner, 1998)、電腦模擬教學以及TEL model課程設計模式(Hsu, Ying-Shao, Wu, Hsin-Kai & Hwang, Fu-Kwun, 2008)。本研究以彰化縣某國中二年級兩個常態班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試圖探討國中二年級學生在進行「月相盈虧成因課程」前後概念改變情形,並了解不同空間能力的學生概念改變的差異情形。 首先,研究者以「月相盈虧成因診斷測驗」分析國中二年級學生在進行課程前所具有的月相盈虧成因迷思概念,並在課程後測探討「月相盈虧成因課程」對學生學習月相盈虧成因概念改變的情形。 研究獲得以下結果: 1. 學習前學生的概念模式有七種。科學模式解釋月相盈虧成因的學習者有5位;在迷思概念類型中有9位以月食的模式來解釋月相盈虧成因,而有10位同學以位置模式解釋月相盈虧成因,最後有4位以混合模式解釋月相盈虧成因。 2. 學生在教學後較多人呈現出部份或完整的科學概念。 3. 學生在經過課程之後仍持有迷思概念,其中月食模式的學生最多(3位)。 4. 高、低空間能力學生在經過月相盈虧課程之後概念有顯著改變,顯示課程教材對高、低空間能力學生獲得較顯著的成效。

關鍵字

迷思概念 月相 概念改變 中學生

參考文獻


許瑛玿(1999)。網?科技支援之電腦教學軟體對學生學習科學概?的影響。師大學報, 44(1,2), 1-16。
楊坤原、張賴妙?(2004)。發展和應用二段式診斷工具?偵測國中一?級學生之遺傳學另有概?。科學教育學刊, 12(1), 107-131。
邱美虹(2000)。概?改變的?思與啟示。科學教育學刊, 8(1), 1-34。
張美玉、吳玉明(1999)。?同學習型態學生學習表現的探討-解釋推?及問題解決能?。科學教育學刊, 7(3), 255-280。
蘇育任(1999)。職前及在職國民小學教師的天氣概念及其相關迷思概念之探究。科學教育學刊,7(2), 157-176。

被引用紀錄


李其蓁(2014)。利用情境式體感遊戲解決科學迷思之設計-以全球暖化為例〔碩士論文,長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3/CJCU.2014.00116
楊宗樺(2011)。POE教學策略融入互動式電子白板對中學生月相概念學習成效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31944
羅文鑫(2012)。發展地球科學日月地關係之動畫輔助評量〔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93343
曾冠雲(2012)。發展以動畫為主的月相盈虧課程並探討學生的空間能力對學習成效與認知負荷的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9312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