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3.141.6
  • 學位論文

利用單站頻譜比法探討苗栗地區之場址特性

指導教授 : 黃蕙珠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於苗栗地區從事密集式的微地動量測,並利用單站頻譜比法(Nakamura, 1989)分析62個微地動測點所收錄的資料,探討研究區域之場址特性。這些資料之分析結果主要包含各測點之主頻、相對應之放大倍率值及土壤液化潛能Kg值。 苗栗地區之第一主頻大約分佈在1.6~7.3 Hz間,其中位於三義工業區和幼獅工業區的主頻較高,在瑞湖、通霄及大甲地區則存在明顯的低區。第一主頻所對應的放大倍率值約介於1.1~3.2間,放大高區大致由東南向西北延伸,具明顯之放大倍率的測點大多位於河流沿岸,高區位於通霄地區,放大倍率值約為3.2。本研究區域之液化潛能Kg值介於0.2~3.6間,屬低液化潛能地區,通霄鎮和苑裡鎮相對其他地區為液化潛能高區,Kg值約介於2.8~3.1,這些地方大多位於溪流旁或靠近於海岸地區。根據不同頻率之放大倍率等值線圖,當頻率1.0~1.5 Hz,在圳頭、柴牛稠和陳厝地區之放大倍率較高,約1.6~1.8;隨頻率增加,於2.0~3.0 Hz,通霄及柴牛稠地區有明顯的放大,約2.7。於4.5~5.0 Hz時,放大倍率高區由通霄地區移到烏眉地區,當頻率為5.0 Hz時,放大倍率高區有往東邊延伸的趨勢。 本研究在苗栗鐵砧山地區之地下儲油槽附近設置4個測站進行微地動量測,根據初步之分析結果顯示:天然氣於灌注中和灌注後,對淺層地下構造的影響不大,但仍需長時間的觀測,以了解其變化及對該場址所造成的影響。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鄧國雄(1979),台灣西北部紅壤礫石台地地形之計量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學院第學研究研究報告,第三期,第11-39頁。
楊哲倫(2012),台中-苗栗間鐵砧山區域的淺層S波速度構造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地震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張瑞津、鄧國雄、劉明錡(1998),苗栗丘陵河階之地形學研究報告,師大地理研究報告,第29期,第98-112頁。
國立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沉積地層與大地構造實驗室。(http://140.112.56.1/tectonic/)
Hus, T. L. and H. C. Chang (1979). Quaternary faulting in Taiwan, Mem. Geol. Soc. China, 3, 155-16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