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44.192.107.255
  • 學位論文

樂生療養院政策變遷-倡導聯盟架構的觀點

指導教授 : 李翠萍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採用倡導聯盟架構觀點對樂生療養院拆遷個案進行研究,主要是探討倡議聯盟其成員共同政策信仰的形成過程、各倡議聯盟所採用策略與策略性工具、政策掮客的調解過程、政府的最高決策如何產生以及最高決策產生後對整個政策次級系統的回饋影響。主要目的在於希望能藉由樂生拆遷案爭議來探討倡導聯盟架構裡,倡議聯盟的組成核心-倡議聯盟成員共同政策信仰的形成過程,以彌補倡導聯盟架構在這個面向上的不足以及檢證倡導聯盟架構裡對於台灣政策變遷過程的解釋性,並期望能藉由分析樂生個案來提供政府制訂政策時避免衝突的政策建議,以降低日後政策執行階段時發生衝突的可能性,減少無謂的社會成本浪費。 研究發現,首先,在政策信仰方面,倡議聯盟對核心政策信仰的共識很少改變,不同聯盟的各自信奉核心政策信仰上不容易妥協,但在較具體且次要的議題上,政策行動者確實可能模仿他們的對手,並從而改變自己的行動與的特定政策立場與策略工具。其次,在策略工具上,在樂生拆遷爭議裡,最重要的策略工具便是街頭抗爭,支持拆遷與反對拆遷雙方均以此為主要的策略工具,同時,研究發現倡議聯盟時常會模仿對手的策略工具,目的是抵銷掉對手策略工具的影響。第三,在政策掮客面向上,本研究發現樂生保留自救會確實發揮倡導聯盟架構所強調的功能。第四,在政府最高決策面向上,在樂生個案中,可以觀察到政府有特定的政策信仰,並逕自決定530決議的許多內容,但是卻無法觀察到支持拆遷與反對拆遷兩倡議聯盟之間的協商妥協過程。第五,在回饋面向上,政府最高決策確實改變反對方政策信仰的內涵,使得他們提出土方回填、遷移機廠、重建樂生之三點訴求。最後,本研究亦發現樂生議題的興衰與2007年的民進黨總統初選高度連結,這使得樂生議題的曝光率急速增加,因而從地方性議題一躍成為全國性議題。

參考文獻


陳恆鈞、江慧萍(2010 ) 。樂生事件與新莊捷運線制定之因果關係分析:路徑依賴觀點。東吳政治學報,28(3), 129-185。
1.湯金平、邱崇源(2007) 。多元民主、政治吸納與政策回應:從台鹼汙染案檢視台灣環保公益團體的政策角色。人文及科學季刊,19(1),93-127。
1.汪芷芸(2010) 。鬥陣挺樂生!?青年樂生聯盟與台灣人權促進會團體關係之演變。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3.葉峯谷(2010)。公共政策制定過程的均衡與斷續─以毒奶粉事件處理模式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13.朱慕涵(2008)。學生社會運動議題倡議策略之研究-以青年樂生聯盟推動「保留樂生療養院」議題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