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5.183.187
  • 期刊

巧固球運動引進我國之探討(1977-1979)

摘要


筆者從事教育工作中,發現國小學童參與巧固球運動,受傷少,有趣且全身運動量大,深受學童喜愛。實際參與推展中,發現台灣巧固球運動在國際間運動項目中穩得第一名而且擔任過12年國際巧固球總會Fation Internationale de Tchoukball(簡稱F.I.T.B)的會長,都是特別之處,引起筆者想了解當時引進推展之動機,藉以方便了解日後之推展。本研究目的主要在探究台灣巧固球運動傳入發展之過程,採用文獻分析法及訪談法,從當時的傳入背景談起,來了解巧固球運動在民國66年引進初期到民國68年正式加入國際巧固球總會前,巧固球在台灣推展的情形。民國66年3月蔡敏忠、方瑞民參加國際體育聯盟Fation Internationale d,Education Physique(簡稱F.I.E.P)年會時,因為我國F.I.E.P會籍問題,去英國拜訪當時F.I.E.P兼F.I.T.B秘書長的安德魯,並說明願意學習在F.I.E.P會場上介紹的最新運動--巧固球,因為相談甚歡,4月12日我國亦取得F.I.E.P的代表權,方瑞民事後帶回巧固球規則及買1組網架回台灣推展。當年5月在省立基隆中學及師大體育館舉辦研習會開始推展巧固球運動。剛引進時期幾乎以講習會為主,利用社區資源,且集中在台中市。直到民國67年4月23日中華民國巧固球協會(以下簡稱全國協會)成立後,正式主導全國巧固球業務之推展,到民國68年10月22日台灣正式加入國際巧固球總會。同年11月3日補選常務理事,並改選劉正豐為第二任理事長後,台灣巧固球漸漸蓬勃發展。

關鍵字

台灣 巧固球 體育史

參考文獻


黃進成(2001)。高雄縣巧固球運動發展之探討。體育學報。30
Adolf Ogi()。
Daniel Buschbeck()。
John Andrews()。
John Andrews()。

被引用紀錄


簡玎玲(2010)。國際巧固球總會網站文件中文化-以諾德文本分析模型進行翻譯與翻譯研究〔碩士論文,長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3/CJCU.2010.0002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