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38.79.169
  • 期刊

傳統與現代華人的“士大夫觀念”—階級社會的素樸心理學分析

摘要


這篇研究想解答的問題是,所謂的「士大夫觀念」是什麽?傳統與當代人的「士大夫觀念」是否一脈相承?它是怎麽形成的?關鍵因素是什麽?它背後的「素樸心理學」觀點是什麽?分析結果顯示,「士大夫觀念」可能是起源於孔子留下來的「君子」與「小人」丙個二分的「人格原型」。這兩個人格原型在其後的歷史發展上漸漸地與「尊與自卑」、「貴與賤」等概念合流,從而不但爲社會階級提供了心理基礎,而且使得不同階級的人,在格格評價上出現了明顯的高低之分。更重要的是,古代的階級社會本身,以及配合前述階級思想的政策與法制,皆爲「士大夫觀念」提供了現實的基礎,使它的運作有了現實的意義。我們認爲,這種「現實」因素在社會觀念的型類塑上居於關鍵地位。從這個角度來看,要說「士大夫觀念」可能存在於當前社會,自是可能的。因爲不管誰來當「士大夫」,只要社會階級存在,而且這些階級與明顯的指標-如學歷-發生關連,「士大夫觀念」就有了現實基礎。另一方面,國家的作爲與公信力也可能居於興足輕重的地位。在古代,士大夫是由政府認定的,特權是由法律給予的,因此,它們非常醒目且無可置疑,自然會影響整個社會的觀點。依循這個理路,當現代政府制定「分流教育政策」,並用國家的力量去執行,則不論政府多麽反對「士大夫觀念」,他的所做所爲事實上正爲「士大夫觀念」提供現實基礎。在「素樸心理學」的探討方面,依據我們在分析「士大夫觀念」時對其相關因素所做的澄清,以及分析典籍與古人著作中的人性觀,基本上古人是相信人可以分類,也應該分類對待的;而分類認定的工作則宜由政府來執行。有趣的是,根據一份非正式的觀察資料所作的分析顯示,這些傳統素樸心理學觀點,至少還存留在當前部份關心教育的學者心目中。列有趣的是,這些擁有傳統觀念的學者,正是對「傳統士大夫觀念」最感憂心的人。

參考文獻


Bowles, S., Gintis, H.(1976).Schooling in Capitalist America: Educational Reform and the Contradictions of Economic Life.London: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Burt, C.(1958).The inheritance of mental ability.American Psychologist.13
Cattell, R. B.(1943).The measurement of adult intelligence.Psychological Bulletin.40
Cattell, R. B.(1963).Theory of fluid and 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 A critical experiment.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54
Cohen, B., Murphy, G. L.(1984).Models of Concepts.Cognitive Science.8

被引用紀錄


胡文成(2007)。蘭嶼鄉椰油村規劃設計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2fTKU.2007.00197
陳美姿、周麗端(2020)。望子成龍女成鳳?教養信念在社經地位與家庭學習環境間的中介效果教育心理學報52(2),365-388。https://doi.org/10.6251%2fBEP.202012_52(2).0006
陳盛賢(2007)。十二年國民教育之政策論述〔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204200815535385
邱獻輝(2009)。從「權威關注」到「自我關注」:遊療師的生命轉換經驗及其在專業實踐之文化考量〔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5038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