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8.31.247
  • 期刊

自我認同形塑之初探:青少年、角色扮演與線上遊戲

The Formation of Self-Identity: Adolescence, Role Play and Online Game

摘要


本文旨在探究青少年之自我認同形塑;具體地說,本文所欲探究的問題是,若青少年投入線上遊戲並非當前社會所認定之時間消耗、過度沉溺等負面刻板印象,那麼青少年自「角色扮演」之線上遊戲中,所形塑之自我認同為何?本文是以位於中部地區之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學生為研究對象,首先透過量化研究釐清社工系學生的特質,以及與當前實證研究的差異性,爾後以焦點團體法、深度訪談法呈現青少年的自我認同。本文發現青少年的自我認同是建立在三個層面,分別為:虛擬與現實的自我展現、虛擬與現實的對價關係,以及他者觀點的解讀。 首先,青少年從遊戲中察覺另一個自我的形成,有些給予正向的肯定,並視為真實的自我,有些則礙於網路之人際互動的不安全感,不易給予肯定的回應。其次,虛擬世界、現實生活中存有對價關係,讓青少年自虛擬世界中得到需求的滿足,以補償現實生活的不足。最末,青少年易以「壓抑自我」的方式,使自己符合社會及家庭的期待。本文自上述之三個層面梳理出青少年自我認同的三要素(環境、需要與動機),以及此三項要素的連結。

關鍵字

青少年 角色扮演 自我認同

並列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formation of self-identity of adolescence. We applied focus group and in-depth interview to collect qualitative data and targeting the students of Department of Social Work, in Central Taiwan, as research subjects. The result shows that self-identity contributes by three dimensions: ”self-display from virtual to real”, ”the exchang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rtual and real” and ”understanding and responding others' perspectives”. Finally, this study discovers that self-identity of adolescence is influenced by three factors, ”environment”, ”needs” and ”motivation”.

並列關鍵字

adolescence role play self-identity

參考文獻


魏希聖、李致中、王宛雯(2006)。高中職學生網路成癮之危險因子與偏差行爲研究:以臺中縣霧峰大里地區爲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0(1),89-105。
魏希聖、李致中、王宛雯(2006)。高中職學生網路成癮之危險因子與偏差行爲研究:以臺中縣霧峰大里地區爲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0(1),89-105。
游佳萍、陳妍伶(2006)。虛擬社群中的組織公民行爲之研究:以線上遊戲團隊爲例。資訊社會研究。18(2),115-144。
陳怡安(2002)。資訊遊戲的魅力。資訊社會研究。3,183-214。
陳俞霖(2002)。網路同儕形塑即對青少年文化影響之探討。資訊社會研究。3,149-181。

被引用紀錄


曹嫚玲(2011)。網路科技對聽障者人際網絡的影響〔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1.00920
廖世榮(2012)。國小高年級學童對線上遊戲偏好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27/NFU.2012.00003
蔡展蘋(2014)。高職餐飲科學生流行文化、自我認同與符號消費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25/NKUHT.2014.00017
萬玗佳(2011)。台南市國中生Facebook使用型態、自我概念與真實及網路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21/TUT.2011.00051
李雅竹(2019)。青少年輕小說閱讀與自我認同議題之初探〔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5/THE.NTNU.GCI.003.2019.F0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