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163.58

摘要


墨子處在春秋戰國之際,當時社會混亂到了極點,非急速改革不足以挽救。那時百家爭鳴,墨子為求能夠訊速立足,文章形式非具有爭鬥的辯論形式不可,因而特別設立「三表法」的論證方法,做為判斷是非利害的客觀標準,希望藉由這種論證方法來鞏固墨家學說,達成濟世救民的心願。 本文就根據墨子所說的話加以論述,並探討其利弊得失,希望對於墨子學術思想的研究能夠有所助益。 墨子的論證與思維方法,雖然還沒有到達周密完善的地步,但是這種注重客觀分析,講求觀察實證的態度,在我國古代頗能表現其特色,與儒、道二家的思維方式明顯不同,比較接近西洋的思維方式,正可以彌補我國哲學思考方面的缺點,對於發展科學方面應當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965)。阮刻十三經注疏。藝文印書館。
方授楚(1973)。墨學源流。臺灣中華書局印行。
王冬珍(1981)。墨子新探。世界書局。
王讚源(1996)。墨子。東大圖書公司。
史墨卿(1976)。墨學探微。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閱讀


  • 王介成(2013)。《墨子》兼愛思想研究〔碩士論文,東吳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68-1609201316353400
  • 袁信愛(1991)。墨子知識學研究哲學論集(25),63-74。https://doi.org/10.29699/FJPS.199107.0003
  • 王讚源(1992)。墨子的方法論教學與研究(14),35-78。https://doi.org/10.6250/TR.1992.14.3
  • 吳豐年(2012)。墨子非樂學說之研究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4(3),139-153。https://doi.org/10.6797/LTARGE.201202.0141
  • 吳豐年(2010)。墨子學術思想形成因素之研究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3(3),35-53。https://doi.org/10.6797/LTARGE.201002.0035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