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7.0.192
  • 期刊

嚴可均之輯佚學初探-以《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為中心

摘要


輯佚學興起於清代,由館閣輯佚普及至民間學者輯佚,規模龐大,對於恢復古書原貌、零散資料的收集和整理貢獻宏偉。嚴可均的輯佚貢獻主要在集部,尤其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首開私家集部輯佚之風。其書搜羅甚廣,觀照全面,編排方便檢索,又有嚴可均自撰之作者小傳足供參考,堪為後代編修前代文集重要之參考資料。除此鉅著之外,嚴氏輯佚之學遍及經部、史部、子部,為四十八種一百零四卷,收於《四錄堂類集》中,惜有數種已不傳於世。嚴氏首先將金石學運用到輯佚工作之上,以文物彌補書面資料之不足,在輯佚之方法開創中亦有獨特貢獻。本文擬介紹嚴可均之輯佚著作、成就及其對後世之影響。

被引用紀錄


陳頤真(2017)。《文選》「實用性文體」之美典研究〔博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7.00216
絲凱郁(2013)。方寸間的藝術─文字瓦當的裝飾審美意蘊〔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3.01022
陳宜均(2010)。漢魏兩晉時期中國書法形象論之研究〔博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0.01228
吳俊男(2009)。唐詩鳳意象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09.00420
黃鼎叡(2008)。梁元帝蕭繹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08.0134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