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115.195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食慾不振論治關鍵在於脾胃,臨床上可分成以下證型:肝氣犯胃證、脾胃濕熱證、胃陰不足證、脾胃氣虛證、脾胃虛寒證、脾腎陽虛證、傷食證。論治的要點多在補益,但須視其證型加入理氣、滋陰、清熱、代濕、溫陽、消導等藥物。同時證型常有兼夾,臨床上以靈活運用為準則。

被引用紀錄


陳信賢(2016)。基於知識本體的中醫虛證辨證系統〔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4072075

延伸閱讀


  • 劉士愷、林立寧、李明濱(2004)。飲食障礙症的精神藥物治療北市醫學雜誌1(2),126-133。https://doi.org/10.6200/TCMJ.2004.1.2.02
  • 台大病理科(1992)。腹脹、食慾不振當代醫學(228),820-826。https://doi.org/10.29941/MT.199210.0010
  • 伍猷(2007)。食慾減退諮商與輔導(253),54-54。https://doi.org/10.29837/CG.200701.0013
  • 台大病理科(2005)。腹脹及食慾不振當代醫學(386),1040-1045。https://doi.org/10.29941/MT.200512.0016
  • 連慧香(2003)。從脾胃論淺述不孕症中醫婦科醫學雜誌(3),14-15。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a0000048-200308-x-3-14-15-a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