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6.187.199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心悸的發生主要與體質虛弱、情志內傷及外邪侵襲等因素有關,其中體質虛弱是發病的根本。本症的病位在「心」,但常與肺、肝膽、脾、腎等其他臟腑有密切關係。其病理變化不外虛、實兩方面,虛者為氣、血、陰、陽虧損,使心失所養,而致心悸;實者多由痰火擾心、水飲上凌或心血瘀阻,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 臨床上常見的證型有:心氣虛損、心陽不振、心陰虧虛、肝腎陰虛、氣陰兩虛、心脾血虛、心虛膽怯、心血瘀阻、痰火擾心、水飲凌心等十種證型,分別以養心益氣、溫補心陽、滋陰降火、滋養肝腎、益氣養陰、養心健脾補血、鎮驚扶虛、活血化瘀、清熱豁痰、通陽化飲等治則治之。 文中記載病例兩則。病例一與僧帽瓣脫垂及更年期症候有關,曾服西藥兩年多,心悸仍反覆發作;經中藥治療後,不僅心悸的困擾獲得解除,且其他全身症狀同時得到改善,停藥後也維持穩定的狀況,充分發揮了中醫藥調整體質陰陽平衡的長處。病例二與冠心病及高血壓有關,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式,症狀獲得初步改善,但是否有利於西藥的減量及併發症的預防等,仍有待進一步觀察與研究。

延伸閱讀


  • 張遠翠(2023)。中醫辨治心悸驗案三則明通醫藥(557),23-24。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10234497-N202305270006-00007
  • 陳國華(2013)。淺談心悸的病因與證治明通醫藥(440),21-22。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10234497-201308-201308260025-201308260025-21-22
  • 詹宸睿、許麗娟(2023)。中醫治療心悸恐慌之病例報告中醫內科醫學雜誌21(1),59-71。https://doi.org/10.7102/JTCIM.202306_21(1).0006
  • 楊淑媚、蔡昆道(2015)。心悸中醫治療病例報告台灣中醫臨床醫學雜誌21(1),49-55。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18176720-201508-201601290020-201601290020-49-55
  • 陳豪君、蔡金川(2019)。中醫治療泛酸心悸胸悶之病例報告中醫內科醫學雜誌17(1),40-52。https://doi.org/10.7102/JTCIM.201906_17(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