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7.228.35
  • 期刊

漢字書寫載體演化與社會功能關係研究

The Change of the Vehicle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he Study on the Social Relationship

摘要


文字書寫的造形演化與書寫載體的發展有其不解之緣,人們總是習慣於將「書寫」與「識字」看作文字演化中的一個重要關鍵因素。但事實上,「書寫」和「識字」是有所差異的,它們分別有其不同時空背景的文字書寫「演化」的世界觀(idea of worldview),以及人類在精神和物質文明上的取向。因此關於文字書寫的造形構成變貌,就文字的主體性和主體化的過程而言,是有其相輔相成的作用。換句話說;文字書寫的造形演化,之所以會從視覺符號開始,演化過渡到溝通和辯識上的訊息傳播,進而成爲不同面向的社會功能,這其中意味著「文字書寫」的書寫載體利用的演化,是有其過渡和轉化的不同「意義」。 尤其當漢字書寫載體和社會功能轉化成視覺藝術性時,文字的純粹性也漸漸轉向成「多樣性」、「適應性」和「書寫界限」(boundaries)。因此,先民如何從這些「多樣性」的「演化選擇」,來追求文字書寫和載體界限的突破,這是反應了人類應用文字態度的認知,以及人類在文字書寫的造形與社會功能關係上的對應關係。我們可以從文字在素樸時期的開端,以及在後來演化至今的文字面貌發展取向上,可窺視到在歷史文獻研究比較之下,文字的「書寫載體」特質與「社會功能」的共時現象。有了這樣的認知就不難理解到,當今文字演化面貌,之所以會現出這樣形塑的因由乃基於一種明顯的承續關係的需要。 文字的發明和應用,對世界文明進化的貢獻,有著跨越地域和區域民族連結的「視覺文化」意義。這也展現早期人類至今在文字書寫載體中介書體發展的千姿百態,有其重要時代性的「造形風格」,更演化出多樣傳承的社會功能見證記錄。本文希望藉由漢文字書寫的發展脈絡面貌中,試圖從文字演化的「書寫載體」與「社會功能」的一些關係上,來探索其意義與形制演化的關聯性。

參考文獻


Georges Jean原著、曹錦清、馬振騁譯(1994)。文字與書體:思想的符號。台北:時報文化。
Helean Cronin原著、楊玉齡譯、程樹德審訂(1997)。螞蟻與孔雀‧下。台北:天下文化。
Jacgues Maguet原著、武珊珊、王慧姬譯(2003)。美感經驗。台北:雄獅。
Jeff Lewis著、邱誌勇、許夢芸譯(2005)。文化研究的基礎。台北:韋伯文化。
John Brockman編著、霍達文譯(2008)。新人文主義:從科學角度觀。台北:聯經。

被引用紀錄


廖孟潔(2014)。四位華語文教師文化教學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359412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