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216.73.216.209
  • 期刊
  • OpenAccess

美國軍中牧師制度之初探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文目的在探討美國軍中牧師制度的緣起、組織體系,軍牧師的選訓、角色、職責,軍牧工作的內容,以及美軍牧師制度對國軍政戰工作的啓示。主要發現如下: 一、美國軍中牧師制度之設立,源於社會傳統上宗教信仰之需要,因此,早自殖民時代,遇有軍事行動時,即有軍牧師提供宗教服務工作,對於軍心穩定產生莫大功效。軍牧師之獲得正式承認,是在一七七五年七月二十九日的大陸會議。 二、軍牧制度組織,以陸軍為例,最高單位為少將編階之軍牧主任室,師級以上設軍牧室,旅、營級設軍牧組,由軍牧師與軍牧助理各一員組成,組織精簡。 三、軍牧師之招募,需有大學程度以上,已具神學專長者為限,經由「美國陸軍軍牧中心暨學校」訓練給與派職。在職工作期間,亦有多管道進修機會。 四、軍牧師扮演軍中宗教領導者與宗教特業參謀軍官雙重角色,提供「宗教支持」及其他精神、心理、文化等服務性工作。 五、軍牧師工作內容包括:禮拜、訪問、心輔、傷亡照顧、宗教教育、精神調適、勸導、品德及人道服務、文化及民事工作等,範圍相當廣泛。 六、美軍軍牧師制度之特色在重視其專業素質之選訓用;角色明確,在憲法上有其定性;工作內容兼具服務與安全,接近我國軍中之部分政戰工作;宗教信仰在部隊精神戰力上發揮相當大的功能。此一工作取向及角色意義,對於我國軍隊政戰工作,實具有相當參考價值。

被引用紀錄


劉宏祥(2006)。政工幹部學校之研究(1950~1970)〔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20720091733564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