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216.73.216.36
  • 期刊

從「皮」詞族論閩南語pʰua3 pĩ7(生病)的本字

The Etymon of phua3pĩ7 "To Get Ill" in Southern Min Dialect: The "皮" Word Family

摘要


本文從詞族研究觀點探討閩南語表示生病的phua3 pĩ7一詞的漢語語源。文中檢討一般所標寫的「破病」與「發病」,前者只可分析為述賓詞組,且由於「破」字取義於聲符「皮」的義素:去除分離,因此是表示破除疾病而非生病。而後者無法對應於閩東方言的音韻規則。文獻中另有「被病」一詞,由疾病披覆於身,引申為罹患疾病。語音方面,無法建立閩語各次方言間的規則對當,透過尋音法僅能舉證若干例外的演變,合理的推測是韻書失收音義記錄。另據「皮」詞族內部及典籍中的通假現象,音字和音義非嚴格對應,說明閩南語「被」字確可讀為phua3。進一步利用*s詞綴的構詞與別義作用,來構擬「被」phua3 語源形式為*s-bjiars,*s-詞頭將名詞轉變為動詞,*-s詞尾造成去聲別義。說明了上古音到閩南語的音韻演變後,同時釐析閩南語「被」字三音讀的語義及層次:phua3來自上古層,僅保留在「被病」一詞;phe7屬晉代北方層,表示被耨一類;pi7是文讀層的表現,用來作為被動的標記。本文的結論是,閩南的phua3 pĩ7的漢語語源為「被病」。

關鍵字

詞族 詞源 歷史語言學 閩南語 生病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1960)。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漢劉向集錄、范祥雍箋證(2006)。戰國策箋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小學名著六種。北京:中華書局。
漢史游、唐顏師古注(1966)。急就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漢王充(1966)。論衡。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