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姓為閩、臺地區的十大姓氏之一,在福建詔安肇基「張廖」姓的始祖張元子公,他是南宋開基福建雲霄西林張元甫公之第六世孫。明朝初年張元子公因故入贅廖府,卻因單生一子而從母姓,子孫傳衍至今已超過20多世代、600餘年之歷史;其中遷居臺灣發展者,似已超過原鄉詔安官陂一帶的同一血緣之族人。筆者試以「張廖」姓直系血緣裔孫之身份,進行探討相關的姓氏研究文獻並闡述血濃於水的重要性與價值,及介紹「張廖」姓族人在臺灣的聚居與發展現況,以作為本文的主要內容。臺灣地區現有登記廖姓人口總數,係以父系始祖本姓「張」、裔孫卻世代遵守「生廖死張」之遺訓者佔大多數,至今他們尚能保持編修族譜與興修祠堂之宗族文化傳統。相對於原鄉族人大都已經改回父系張姓之情況,在臺灣卻只有極少數之族人,將他們的戶籍、學籍或兵籍等檔案資料,改用「張廖」或「張」,並以此作為官方與家族文書記錄之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