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28.78.43
  • 期刊

【論文摘要】前十字韌帶重建患者之膝關節肌力變化-使用髕骨韌帶與腿後肌腱移植物的比較

【論文摘要】Changes of Knee Muscle Strength in Patients With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Comparison of Patella Tendon and Hamstrings Tendon Autograft

摘要


背景與目的:前十字韌帶損傷除了膝關節功能下降,還可能造成平衡失調、功能性活動受限且喪失激烈運動的參與。前十字韌帶重建是一種自體移植物之重建手術,可選擇使用腿後肌腱或髕骨韌帶作為移植物。本研究探討不同移植物的選擇對於術後肌力和動作恢復的表現差異。方法:針對腿後肌腱(11位,平均年齡25±2歲,平均體重72.36±4.38kg)、髕骨韌帶(12位,平均年齡26±2歲,平均體重72.75±4.20kg),在術前、術後3個月及6個月之等速肌力器測量雙側股四頭肌與腿後肌在膝關節90°至10°下的最大等長肌力,另一組為年齡相符的正常人(15位,年齡23±2歲,平均體重67.47±3.75kg)僅作一次相同的測試以作為比較。結果:不論何種自體移植物,患側股四頭肌在術後3個月時在各測試角度下皆肌肉無力,以最大等長肌力的位置來看,在腿後肌腱與髕骨韌帶組分別下降49.93%和55.34%(p<0.05),嚴重程度更甚於術前。而腿後肌腱組則有明顯的腿後肌力下降52.85%(p<0.05),可能是供應移植區受損所致。術後6個月兩組患側之股四頭肌肌力皆逐漸改善。分析顯示髕骨韌帶組之股四頭肌在術後6個月時肌力缺失仍較為嚴重;而腿後肌腱組之腿後肌則與正常人相當。結論:患者在術前患側,即明顯低於健側與正常受試者之等長肌力。術後患側肌力則與移植物的選擇有顯著關係。臨床意義:物理治療師在設計前十字韌帶重建患者的治療計畫時,應針對病程與不同的移植物提供更確實的治療計畫。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