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與目的:極低體重早產兒易併發支氣管肺發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除慢性肺病外,也有神經、動作和認知發展障礙風險,研究指出早期發展介入可促進早產兒發展預後。本文探討一位BPD早產兒,接受住院期早期發展介入情形及發展。方法:個案為懷孕週數24週5天、出生體重660g早產兒,出生即插管且3次拔管失敗,矯齡3個月氣切。物理治療於個案矯齡2個月介入,當時用鼻導管持續正壓呼吸器,以全身和口腔按摩、四肢主被動關節活動、聽視覺刺激、頭部控制和擺位等訓練為主,在介入3週後因個案狀況惡化再次插管且拔管失敗氣切暫停介入。待個案狀況穩定於矯齡6個月重新介入,除上述訓練外加入小狗姿支撐、側撐、撐坐、高跪姿、蹲姿、翻身和雙下肢承重等訓練,每週5次每次約30分鐘,並衛教護理人員和家屬。結果:個案矯齡8個月大以嬰幼兒綜合發展測驗評估發展結果,粗動作5.2個月,發展商數75%;細動作6.5個月,發展商數85%;語言8.7個月,發展商數102%;認知4.6個月,發展商數65%。結論:個案於矯齡8個月15天出院,其發展除認知為輕度遲緩外,動作和語言未落後同齡小朋友。臨床意義:BPD個案需長時間使用氧氣,住院期也較長,可能導致發展受限,若住院期儘早進行早期發展介入,能促進發展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