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146.8
  • 期刊
  • OpenAccess

羯族的流遷與生活方式-以後趙建國以前爲中心

羯族の流遷と生活方式-後趙の建国以前を中心に

摘要


五胡十六國時期,居住在中國幷州地域的羯族建立了強力的後趙政權,統治了中原。在羯族長期間向中原的遷移中,接受漢族文化的影響,比其他異民族進一步發展,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達到了與漢族文化水準沒有太大的區別。他們這樣迅速接受漢族文化的原因是,第一,他們本身的文化比較多樣、開放。第二,形成這些文化的羯族,本身是種族來源上多種族的聯合體,內部持續的融合,再加上從外部與中原的漢族積極實現文化融合。因此,羯族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在中國歷史上取得了値得注意的成就,羯族的痕跡傳到了後代,在隋唐時代,對於多種族、多文化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契機。 羯族的諸初期社會形成內容包括以下諸項。 第一,羯族的名稱方面。主要以羯,羯胡,雜胡來稱謂。而分佈地域以幷州上党郡武鄉縣羯室為中心。 第二,羯族的衣食住行方面。大略可區分爲匈奴統治時期及與漢族融合時期二階段。進入中原以後,與漢族沒有太大差異。比如說羯族的服飾與漢族的服飾沒有明顯區別;還有,衣服的製作技術也達到了一定的水準。至於飮食方面,也發生同樣狀況,就是說立足於居住地自然環境,以穀為主食,畜產物等為副食。居住方面,在進入中原以後,也與漢族沒有多大差異。 第三,風俗習慣方面。(1)宗教以胡天神為中心,後趙建國以後也信奉佛教。(2)婚姻習俗則仍有當時漢族看來比較奇怪的婚姻方式,卽「妻後母報寡嫂」,北方遊牧社會裡普遍存在的一夫多妻風俗。(3)喪葬習俗是與匈奴土葬完全不同的火葬,後趙建國以後也有潛埋。羯族的風俗習慣,逐漸與漢族融合以後形成了民族融合。 第四,羯族的經濟以農業經濟為主流,畜牧經濟為副業。還有,他們的耕作技術和畜牧技術已經達到了相當的水準,與漢族沒有太大的區別。

關鍵字

羯族 生活方式 種族 部落 婚姻 喪葬 宗敎 農業

參考文獻


(1991)。文淵閣四庫全書:十六國春秋。北京:迪志文化。
(1987)。十六國春秋輯補。臺北:鼎文書局。
(1987)。十六國春秋纂錄校本。臺北:鼎文書局。
(1987)。三十國春秋輯本。臺北:鼎文書局。
(1991)。文淵閣四庫全書:文選。北京:迪志文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