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7.46.174
  • 期刊

從《孫子兵法》的「不戰而屈人之兵」探討現代戰爭之「全勝」思維

摘要


一、孫子對綜合國力的「國家(大)戰略」思維,是以「伐謀」為第一策。亦即為宏觀戰略性的決策,又是微觀戰術性的操作;是立足於戰略的高度尋求制勝之道,即運用謀略(國家(大)戰略)達成「不戰而屈人之兵」之目標。二、構築「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謀略,如無「實力」與「資源」的支持僅為理論空談。然而「戰爭」從來就不只是純粹的軍事對抗,而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運用。孫子「不戰而屈人之兵」謀略的根本在於「實力」,尤其是經濟、外交、軍事的「綜合實力」。三、國防戰略除在武器與裝備上的投資外,更應強化全民的心理建設教育,否則所建立之軍事投資,將造成面對敵「空間威懾」而毫無用武之地。四、國軍在面對中共的威脅之前提,應以如何防範中共「不戰或小戰而屈人之兵」的戰略威懾為確保安全首要考量,平衡思考我們所面對的環境,建設一個「精神與物質」、「心理與實力」互補並重之國家戰略,方能增加國家生存的係數。

關鍵字

不戰而屈人之兵 全勝 威懾 嚇阻 脅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