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52.14.119.120
  • 期刊

試論唐君毅先生與牟宗三先生「道德內在論(註1)」的異同

摘要


一般說來,當代新儒學主要是指:宋明以來融會釋、老,重建孔孟儒學傳統的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然正式以「新儒家」名號指稱二十世紀的中國儒學思想的,是一九八五年元旦張君勱、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四位先生於香港《民主評論》發表一宣言:〈中國文化與世界-我們對中國學術研究及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前途的共同認識〉中引用(註2)。文中特別強調「心性之學」,乃是中國文化之神髓所在。實也闡發熊十力先生的觀點。而唐君毅先生、牟宗三先生、徐復觀先生皆是熊十力先生的高足,所以亦有學者以爲當代新儒學乃是熊十力先生的哲學流派。不論新儒學,是否爲熊十力先生的哲學流派,重點是其弟子唐君毅先生、牟宗三先生皆大力朋揚宋明理學內涵,強調儒家的「心性論」,且視爲人生修養與超越的主要依據。牟宗三先生最重要著作:《心體與性體》、《圓善論》等,唐君毅先生一系列的道德修養論,亦蔚爲《唐君毅先生全集》,然就「道德內在」而言,如何由道晶畸形上主體落實於個人內在的道德修養,或者,外在規範轉向於個人自覺實踐,牟先生與唐先生的看法如何?又二者有何異同?則是本論文欲探討的。

參考文獻


余英時(1994)。錢穆與中國文化。上海:遠東出版社。
胡林英(2007)。道德內化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朱熹:《朱子大全》六七卷,《四部備要本》,(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三六),頁七。
韓強(1992)。現代新儒學心性理論評述。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啟良(1995)。新儒學批判。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