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9.29.99
  • 期刊
  • OpenAccess

花青素合成途徑及花色呈現影響因子

摘要


花青素(anthocyanin)在開花植物中分布廣泛,是植物特有的多酚類化合物,也是類黃酮代謝路徑所衍生的化合物,其中合成花青素的主要代謝途徑稱為花青素生合成路徑,積累於植物液泡,大約88%的被子植物花色是由花青素決定。已知天然存在的花青素有250多種,依其結構攜帶羥基多寡、甲基化程度以及醣基數目、種類、位置不同而有不同顏色。主要可分為紫紅色的矢車菊素(cyanidin)、橘紅色的天竺葵素(pelargonidin)以及藍紫色的飛燕草素(delphinidin),另其他次要色素包括紅色的芍藥素(peonidin)由矢車菊素甲基化取代而來,紫色的矮牽牛素(petunidin)以及深紫色的錦葵素(malvidin)均由飛燕草素不同程度的甲基化衍生而來。影響花青素代謝的環境因素包括光照(光強度、光質、累積光量)、溫度、植物體內含醣量及含水量等。在所有影響花青素合成的環境因子中,光實屬重要。光可以激活光敏素,促進酵素合成或活化,並且提高光合作用,增加碳水化合物產量。花青素台成途徑中主要酵素如PAL(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CHS(chalcone synthase)、DFR(dihydroflavonol 4-reductase)以及UFGT(UDP-glucose: flavonoid 3-O-glucosyl transferase)等皆是光調節酵素,光可以誘導提高酵素活性,促進花青素的積累。花青素對不同光質的反應也有差異,藍光及紫外光可顯著促進花青素台成。溫度是另一個影響花青素台成含量的環境因子,花青素具不穩定性,在高溫下會降解,而低溫環境下,花青素的含量增加,這可能與碳水化合物的代謝有關,低溫呼吸作用較慢,使得植體碳水化合物消耗少,進而促進花青素的積累。碳水化合物(醣類)以及其他植物荷爾蒙如激勃素、乙烯等均會影響花青素的合成。醣類是花青素形成的必要成分,可能也參與花青素合成相關酵素之基因調控,因此花青素合成須有足夠的含醣量為條件。醣對花青素台成作用的影響不僅是透過醣解途徑的參與,也包括信號機制來促進花青素的合成。另外施植物荷爾蒙激勃素或乙烯可促進花青素的合成。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