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制訂「2030雙語國家教育」政策,目標為提升國人的國際化語言能力。但本文認為,在面臨國際局勢丕變的時刻,國家雙語教育應將首要目標訂於培養優秀的英語談判人才,因為語言教育並不僅止於訓練學生說寫出符合語法規則的句子,而是有效提升學生們語言應用的溝通能力。語法學家諾姆.喬姆斯基(Noam Chomsky)認為,人類已具備特有「語言能力」天賦本能。喬姆斯基試圖將人類的語言解釋為生物的一種本能,與人類社會文化的條件因素沒有關聯。但是社會語言學家戴爾.海姆斯(Dell Hymes)卻認為喬姆斯基的觀點不能充分解釋語言的社會溝通功能性。因為語言的溝通須考量人們身處的社會文化因素,海姆斯提出「溝通能力」。麥可.卡內爾(Michael Canale)和梅瑞爾.史文(Merrill Swain)進一步將語言的溝通能力歸納為四要素:語法能力、語篇能力、社會語言能力、與策略性能力。若第二語言學習者缺乏了對目標語社會文化的深入瞭解,其語言行為表現和目標語的母語者相較之下就頗具差異,因此很容易產生溝通障礙。我們認為,第二語言教學應著重於培養學習者的跨文化溝通能力,特別在口說和寫作的能力,以避免溝通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