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9.214.32
  • 期刊

藍蔭鼎生平事略

Lifetime of Ran In-ting

摘要


人如其畫、畫如其人,欲了解畫,必先從了解人開始。藝術創作與人、事、物三者間必有一定的關係牽連,故本篇論文所要探討的藍蔭鼎雖見聞於水彩畫的創作,但水墨形式的繪畫作品亦爲數不少。整體來看,無論是水彩或水墨的作品中不斷表現出東方水墨畫的特質與思考,再加上生於斯、長於斯的觀念,讓他的作品中對於台灣土地的關懷、愛護從爲間斷過。 藍蔭鼎對於「入世」始終抱著積極正面的態度,無論在做人做事上總是有開闊的氣魄與胸襟,私塾於他的人雖然不少可是無明顯的學生繼續傳承衣缽,但是在其作品影響力上後世卻有相當多人受其潛移默化的影響。故本文在前言的部份,概略敘述清末以來和水墨表現形式有關的淵源歷史,之後詳細探討藍蔭鼎生平事略與爲人處事,以便在其後的碩士論文中作爲重要引述資料。

關鍵字

藍蔭鼎 水墨 台灣美術 寫生 東方精神

參考文獻


林宜靜(2004)。台灣當代風景畫。臺北:玉山社。
林惺嶽(1991)。台灣美術風雲四十年。臺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
李欽賢(1996)。台灣美術閱覽。臺北:玉山社。
周安儀(1980)。藝林春秋。臺北:聯經。
邱函妮(1999)。街道上的寫生者-日治時期的臺北圖像與城市空間街道上的寫生者-日治時期的臺北圖像與城市空間。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延伸閱讀


  • 馮國棟、李輝(2004)。慈覺宗賾生平著述考中華佛學研究(8),235-248。https://doi.org/10.29669/CHBS.200403.0007
  • (2003)。居鑾林勳浩口述歷史。載於南方大學學院(主編),潮人拓殖柔佛原始資料匯編(頁457-461)。南方大學學院。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b0000002-200304-x-1-457-461-a
  • 顧敏耀(2013)。藍鼎元傳記資料考述-兼論其〈紀水沙連〉之內容與意涵成大中文學報(42),137-182。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P20170720001-201309-201708030008-201708030008-137-182
  • 章淑娟(2019)。Pursuing the Meaning of Life志為護理-慈濟護理雜誌18(4),10-11。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16831624-201908-201908220005-201908220005-10-11
  • Li, H. F. (2012). Living in the place [master's thesis,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iriti Library. 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9-1812201200020476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