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7.227.191
  • 期刊

張大千中期(1941-60)青綠山水:嘗恨古人不見我也!

The Blue and Green Landscape Painting of the Middle Period (1941-60) of Chang Dai-chien: Emulating the Ancients

摘要


自張大千(1899-1983)一生的創作生涯看來,從他1941年遠赴敦煌,到他1960年在西方發展出潑墨潑彩風格這段期間,屬於他青綠山水中期的範疇。而他中期的青綠山水也最足以代表他一生中苦心孤詣向古人挑戰的藝術之旅。他曾在仿巨然的山水上題過「上崑崙尋河源」這樣的話,其實他對中國古代山水用色傳統的追求也是懷抱著這樣的決心與熱情。張氏這段時間的青綠山水正是他臨摹敦煌壁畫的成果,與他從自己日益壯大的大風堂收藏的古畫中,學習古人的神髓之後,相互激盪的結果。他從四○年代開始即有系統的向中國歷史上所有的青綠山水大師作品取經:從五代的董源(?-約962)、宋代的趙令穰(活動於1070-1100)、王希孟(1096-約1116),到元的趙孟頫(1254-1322)、盛懋(活動於14世紀上半葉),明的文徵明(1470-1559)、唐寅(1470-1524)仇英(1498-1552),乃至晚明的陳洪綬(1598-1652),他無一不擷取精華,化為己有。他這段經歷已可將他推上二十世紀復古(集大成)大師的地位,而且和古代同樣身為復古大師的趙孟頫、董其昌(1555-1636)相較,他也建立了一項二十世紀的新模式。但是張氏如果僅以「上崑崙尋河源」為鵠的,還不能成就他二十世紀復古大師的地位,他的復古其實隱含了許多創新的因子,這些因素在他的下一個階段會毫不保留的爆發出來。其中包括他對董源青綠山水係色與與墨結合的詮釋(青綠著色下有墨線皴紋),將董巨系統從傳統水墨一變而為青綠的面貌,以及打破歷史的疆界--將敦煌因素與宋元明青綠風格任意結合混用,將歷史上各階段的青綠風格: 精工、士氣、裝飾性等融為一爐,都是非常「現代」的作法。

關鍵字

青綠山水 敦煌壁畫 沒骨 平遠 高遠 深遠 南北宗

參考文獻


于安瀾(1982)。畫品叢書。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于安瀾(1974).畫品叢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宋蔡絛、馮惠民點校、沈錫麟點校(1983)。鐵圍山叢談。北京:中華書局。
俞劍華(1973)。中國畫論類編。香港:中華書局。
(1974)。歷代論畫名著彙編。台北:世界書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