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許多企業採取環保概念與綠色產品的推廣為其行銷主軸,綠色行銷已漸成為世界趨勢。本研究主要以美體小舖的消費者為研究對象,將消費者分為因環保概念而購買的綠色消費者,及因品牌或商品的效用而購買的非綠色消費者,並進而探討兩者之間的消費行為及使用情況與不同變數之間是否存在顯著差異。研究結果發現:1.綠色消費者與非綠色消費者在性別、婚姻、職業、月收入方面並無顯著差異,但是在年齡、教育程度方面則有顯著差異。2.美體小舖的消費者在人口統計上對企業綠色行銷在性別、婚姻狀況、年齡、教育程度、平均月收入皆無顯著差異,但在不同職業對企業綠色行銷有顯著差異性。本研究之結果,將可提供業者未來行銷策略的參考。
在過去近半世紀以來,全球運動鞋產業的發展互有起落,從歐美、到日本、再到韓國和台灣,逐漸形成運動鞋產業全球分工的供應鏈模式。台商的運動鞋接單量在90年代大幅度超越韓國,目前備受全球七大運動鞋品牌商的肯定,成為最主要的供應商,也在全球運動鞋供應鏈中佔舉足輕重的地位。本計畫目的是探討全球運動鞋供應鏈中,供應鏈的伙伴關係與價值創造。從交易成本與價值創造兩個觀察維度,可將供應鏈關係分成四種,合約型伙伴關係、認證或指定的伙伴關係、合作型伙伴關係與分裂型的伙伴關係。台灣在此供應鏈中,基於誠信基礎,與品牌的長期互動關係,形成歷久不衰的互惠依存,在價值創造上超越交易成本,使互利關係持續存在。
在全球化的競爭下,現在的產業經營環境面臨考驗,隨時隨地都有新技術被開發與創造及取代,所以產品生命週期管理(PLM)成為企業要及時反應不可或缺的IT(先進的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簡稱IT),同時也是企業成長的原動力與獲利利器。故PLM管理的優劣會決定企業的營運績效,而企業導入PLM的成敗則會影響公司的營運狀況進而影響到獲利多寡,由此可知PLM導入的重要性。本研究目的在探討企業執行PLM後,對於績效評估的影響,融合Ajzenand Fishbein, Theory, of, Plan, Behavior, TPB計劃行為理論為基礎,尤其潛在變數與中介變數對組織績效之間的關係,透過相關文獻探討,發展出企業導入PLM管理後模式進行整體結構方程模式分析。本研究工具以sobel檢驗第三個評估模式,修改為適合於本案例「企業導入PLM管理評估量表」之架構,以某航空工業及某跨國企業公司相關員工及主管為研究對象進行調查,經回收整理後計有255份有效量表,進行Amos的結構方程模式分析。隨著21世紀e化的來臨,致使世界經濟環境不斷的變遷,全球各企業也一直在找尋新的方法、技術以改善組織績效、增加獲利,為了維持團隊成長和競爭優勢。企業在導入PLM後教育訓練是很重要的,訓練必須被良好地規劃、實施,藉由本研究可瞭解企業導入新IT系統時執行良好的教育訓練對組織績效提升之重要性,其實證的結果可提供企業參考。
本研究透過探討目前生技產業的巴西蘑菇產品現況做整體文獻回顧,藉由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層級分析法分析獲得因子間之整體權重質,整理出生物科技產品行銷策略分析評分表。 最後問卷分析的結果,將提供生技產界廠商探討巴西蘑菇產業的行銷策略的靈活運用、協力廠商的通路管理、及企業順應時事的自我調整、生產方面的提升改善等等,來做一個依據。並以此依據提出對生物科技廠商行銷策略規劃的建議,並分析健康食品廠商如何透過行銷策略規劃靈活運用行銷組合來提高產品競爭優勢,將產品銷售出去追尋利潤最大化。
印表機和墨水匣隨著電腦科技的進步已普及融入企業、家庭與個人生活中。近年來,因節能減碳、愛護地球的呼聲日高,綠色消費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與印表機和墨水匣相關的廠商爲配合此一社會大眾的趨勢,也都開始重視綠色行銷的推動。爲比較綠色消費者與非綠色消費者兩個不同族群在購買墨水匣時所考慮的購買決策與重視程度之差異,本研究針對環保墨水匣進行消費者購買行爲的調查。利用SPSS統計套裝軟體整理分析問卷之結果發現:當消費者在購買墨水匣時,除了職業以外,其他人口統計變數並無顯著性差異;而消費者選購墨水匣時所注重的購買因素依序爲價格、購買方便性、服務人員態度;購買環保墨水匣的消費者則比購買原廠的消費者更注重親友口碑與生產製造地。本研究之結果,將可提供相關企業對於環保墨水匣行銷策略的參考。
本研究係針對現今人類所面臨的地球暖化、生態失衡、能源欠缺、過度開發與區域貧窮等危機,提出一種易於執行的三合一農園經營模式,有效減緩上述影響人類生存的嚴重問題,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依本研究分析結果顯示,三合一農園的設置與經營可同時顧及糧食供應、綠色能源取得、減少溫室氣體總量、水土保持與生態平衡、畜產品與農產品安全,以及創造就業機會與脫離貧窮等面向,是一個值得大力推廣的經營模式。除此外,本研究結果也顯示,以三合一農園的經營模式,種植成本可以減少25%,而產值卻可以提高15%,總經濟效益提升率高達50%以上,確實有助於改善農民收益,協助其脫離貧窮之生活環境。
本文評估2003-2007年臺灣地區港埠業生產力的變化。本文以「三年爲一視窗之DEA模型」,使用Luenberger生產力指數估計生產力變化。比較創新的是,本文將港埠對港區水質的控制能力納入生產力估計。本文的方法,可將各港口的生產力指數合計爲港埠產業生產力指數。研究結果發現,無論是否考慮港區水質,臺灣地區的港埠產業在研究期間的生產力是成長的,且技術進步是成長的主因。但是,就個別的港口而言,如果某一港口在水質控制上是有成效的,但在估計生產力時被忽略,則此港口的生產力將會被低估。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農會的經營環境面臨考驗,隨時隨地都有新技術被開發與創造,人力成爲企業最重要的資源,更是企業成長的原動力與獲利利器。故人力資源的優劣決定農會的營運績效,而農會教育訓練的成敗則會影響人力資源的品質,由此可知教育訓練的重要性。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農會執行教育訓練後對於績效評估的影響,融合Kirkpatrick評估模式爲基礎,尤其針對Kirkpatrick四層與組織績效之間的關係,透過相關文獻探討,發展出教育訓練品質系統的模型進行整體結構方程模式分析。 本研究工具以Kirkpatrick L1-L4四層次訓練成效評估模型與Phillips第五個評估層次ROI模式,修改爲適合於本研究「教育訓練評估量表」之架構,以台北縣轄下農會的正式及聘雇員工爲研究對象進行調查,經回收整理後,計有316份有效量表,使用SPSS AMOS進行結構方程模式的測量模型及因果模型分析。 根據資料分析的結果,發現:(1)本研究驗證了教育訓練成效、組織承諾及員工生產力的模式關係,並提供教育訓練成效、組織承諾對員工生產力的影響及相關模式;(2)教育訓練結果層次對於組織績效的提升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3)訓練參與者對訓練的滿意度愈高時,則該學員在個人才能增進程度及實際工作應用成效等方面的表現愈佳,更由結果層次顯示教育訓練不但可以提升員工技能與生產力,更能增加員工忠誠度,減少離職及缺勤,進而對組織績效有實際的貢獻。 農會在教育訓練發展的投資上是龐大且重要的,訓練必須被良好地規劃,藉由本研究可瞭解企業執行教育訓練系統時對組織績效之重要性,其實證的結果與意涵可提供農會執行激勵方案之參考。
基於ISO 14001對企業永續發展與環保使命之重要性,本文擬建立環境管理系統決策模式以探討企業有限資源有效投入系統之問題。運用模糊層級分析法(FAHP),整合產、官、學界專家之意見。建立探討決策架構並分析各層級及關鍵因素之相對重要性。研究發現環境管理系統程序層級之重要性依序爲「環境政策」,「規劃」,「實施與運作」,「檢查與矯正」及「管理階層審查」等構面,惟就環境管理系統持續改善之精神而言,各程序之重要性不宜被過度強調或忽視。「高階主管支持」、「政策內容」、「自然環境考量」、「組織之適切性」、「監督與量測」、「法規認知度」及「政策宣導」等七項被視爲應優先執行之關鍵因素。其中,「高階主管支持」最爲重要,而「文件化管理」之重要性易被忽略。建議企業管理者應展現支持之誠意並積極參與以利推行環境管理系統。
本研究主要是藉由影像製圖案例進行製程改善之探討,透過六標準差DMAIC模式與手法,由專案小組經由檢討現行的作業流程,根據影像正射纠正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找出影響製程能力的重要因素,最後結合田口實驗設計找出最佳化製程參數法進行改善。分析結果顯示,導入六標準後,Cpk由0.47顯著提升到2.42,代表製程能力大幅提升;且影像地圖製程的精度從2.58公尺縮小至1.60公尺之內,誤差的平均數降低及變異數縮小,確實改善了衛星影像地圖的製程品質,對於製圖品質提升會有相當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