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52.15.154.142

設計學報/Journal of Design

中華民國設計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爲了理解不同色相的明度資訊在電腦模擬照明劇烈改變下的色彩辨識過程中是否具備貢獻,二種明度序位被視爲「錨定基準」:(1)「理論明度序位」,由機器量測排序而得;(2)「主觀明度序位」,來自於受測者主觀排序而得,具有個人差異。據此,3種以明度爲基準的「錨定策略」被視爲研究假設,(H1)白色最亮假設(white patch hypothesis):人們將最亮點視爲純白,色彩辨識的表現最佳;(H2)灰色世界假設(gray world assumption):人們將場景明度平均數視爲錨定基準,表現最佳;(H3)黑色最暗假設(black patch hypothesis):人們將最暗點視爲純黑,表現最好。結果顯示:(1)爲了使人們達成理想的色彩辨識,足夠的照明強度是必要的先決條件,但不是關鍵條件;(2)當明度序位被視爲色彩辨識的錨定基準時,受測者所仰賴的明度序位,傾向於主觀明度,而不是理論明度。(3)在照明強度充足的中、長波長照明下,受測者表現雖然傾向於支持白色最亮假設,但無法以二種明度序位來解釋。據上,人們仰賴明度錨定作爲色彩辨識基準時仍不具備規律性,因此不適合作爲設計師用來進行色彩規劃之依據。

  • 期刊

921震災後台灣逐漸在低層建築的設計上運用鋼構造工法,建築師開始嘗試以地域性的角度思考鋼構造的構築方式並呈現出具表現性的構築形式,有別於過去高層建築運用鋼構造所偏重的工程技術。本研究以構築術(tectonic)的觀點探討921震災之後台灣新一代建築師運用鋼構造技術在低層建築上所呈現的構築表現。透過骨架系統、圍封系統與附屬構造的組構關係以及三者之間接合關係進行案例分析後,發現相較於國外以組構系統化構件爲主的工業化構築表現,台灣卻因爲系統化構件與現場技術人力在成本上的差異,而呈現了工匠技術支持下的一種具工藝化地域特色的拼湊式構築術。

  • 期刊

今日的消費者以商品意象之差異性符號價值來消費商品,透過意象消費獲得生活的愉悅與認同。正因如此,商品意象設計儼然成爲當代設計的重要核心課題。本研究透過專家決策方式,篩選出具專業和一致性看法之評估指標,並透過因素分析,建構商品意象設計指標之層級架構,找出影響意象設計之關鍵指標。再者,本研究更進一步透過專家運用層級程序分析法(AHP法)取得意象設計指標之相對權值,以及一致性檢定和分析,藉以建構商品意象設計指標權重體系。在研究結果部份,本研究歸納出6項影響意象設計評估構面和21條細項指標。在意象設計指標之相對權值研究結果,權重由高至低依序爲「使用者爲主的設計思考」、「企業目標和消費者期望的實現」、「品牌形象的建立」、「產品識別力」、「文化訊息的傳遞」、「設計計劃的整合」。最後,透過本研究所建構之商品意象設計指標實際對三件商品評判其意象設計之成效,以驗證指標操作之可行性。本研究相信藉由商品意象設計指標相對權重的建立,對過去籠統的意象設計概念能更進一步透過科學化程序對商品意象設計之評估方式加以釐清,作爲設計學術界、實務界之參考。

  • 期刊

本研究針對視覺、產品、數位等設計領域,探討促發學生想像的學習環境因素,以及在不同設計階段如何促發想像。研究團隊希望據此爲設計教育,研發可在不同階段檢視促發想像的評測工具。此一初探性研究,其結果得知:「群體氣氛」與「社會組織與人際互動」兩個環境構面,對促發想像的影響最爲宏大;各階段的環境因素強弱排序不同,也因此產生互異的促發作用。本研究重組環境構面爲:物理環境、組織措施、團體氣氛,以及組織文化。本文總結,卓越的設計師須靠想像力來模擬與預測未見的可能,此種的能力可以透過外在環境來建立意象記憶,再透過內在心理來檢視與發展,進而型塑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