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216.73.216.156

長期照護雜誌/The Journal of Long-Term Care

社團法人台灣長期照護專業協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隨著社會人口結構的快速老化,「衰弱」是目前老年醫學中最被重視的健康議題之一。身體衰弱其主要症狀為多重生理系統的衰退,包括肌肉質量與肌力、柔軟度、平衡和神經肌肉協調、以及心肺功能。衰弱不僅是一個複雜的健康問題,更容易導致如失能、罹患多重慢性疾病、跌倒、入住醫院或機構和死亡等不良健康結果,進而增加社會醫療的負擔。從預防醫學的角度來看,如何以運動介入有效維持或促進老年人的健康,延緩身體功能衰退所造成的失能程度,是物理治療在長期照護中所須扮演的重要角色。本文統整有關運動介入對於衰弱之實證研究文獻,探討運動介入對社區或機構中衰弱老人健康促進的效益。結果發現多元性、功能導向的運動設計(漸進式阻力運動、有氧運動、伸展運動、平衡訓練),可以有效增加不同衰弱程度老年人的肌力、心肺適能和身體功能表現,減少不良健康結果的發生。但仍需進一步研究探討不同運動種類最佳的訓練劑量來發展其臨床運動訓練指引。盼本文有助於提昇健康照護領域人員對於衰弱的預防與有效介入,協助達到活躍老化的社會目標。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期刊

在地老化概念興起之際,社區老人的健康促進與安適越來越受重視,過去許多研究已經證實生活型態的選擇,會影響身體、認知、及社會功能,且是成功老化的關鍵。職能治療專業由美國南加大研究團隊率先發展出一以活動為媒介,提昇社區老人健康生活型態的預防介入計畫(well-elderly program),經過嚴謹之隨機控制實驗,結果顯示老人藉由建立健康的生活型態,可延緩各種老化所面臨的生理、認知、心理社會功能、主觀安適等的衰退,達到健康促進與提昇生活品質的目標,也同時減少健康照護相關支出,具成本效性。本文將介紹其發展歷程,職能治療專業的理論基礎與理念、介入內容、執行方式、結果、並分析達到正面成效的可能機轉。此職能治療的生活型態介入模式,有四個研究團隊相繼修正並進行成效驗證,本文回顧整理此四團隊近十年來的研究成果,並提出後續應用推廣於台灣文化情境,或進行進一步成效驗證研究時的考量。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期刊

臺灣藥師法於2007年修訂版上,第十五條藥師業務增加了第八款的藥事照護相關業務,這開啟了藥師依法執行藥事照護的業務。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以下簡稱全聯會)連理事長於2009年6月帶領著全聯會幹部,向政府長官及立法委員溝通,並成功說服健保局於2010年撥出924萬總額預算,開啟一個試辦計畫:「全民健保高診次民眾就醫行為改善方案-藥事居家照護」,讓健保局臺北分局與高屏分局的八縣市先行試辦。這一年有42位藥師照顧808位個案,健保局給付藥師1 元,藥師所照顧個案在門診醫療費用上可下降3.3元。因此,2011年繼續此試辦方案,並擴大到全臺灣22縣市執行藥事居家照護。第二年有101位藥師照顧4,032位個案,結果仍呈現門診就醫次數下降17%,門診醫療費用下降10%的結果,健保局給付藥師1元,藥師仍可下降門診醫療費用1元。藥師已準備承接更多病人的照護,而以保障民眾用藥安全與健康為最重要的專業使命。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期刊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慢性腦中風復健門診患者之健康相關生活品質及其相關因素。採橫斷式研究設計,以結構式問卷進行資料收集,問卷內容包括患者基本屬性、健康狀態、疾病特性、復健情形、短版憂鬱量表、巴氏量表及中風衝擊量表。研究對象為中部某區域醫院復健科門診患者,共收案92名。相關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線性複迴歸模式進行統計分析。結果發現:影響慢性腦中風復健門診患者之健康相關生活品質(共八個層面)的顯著相關因素,包括宗教信仰、跌倒經驗、憂鬱傾向、功能狀態、中風復發、中風類型及復健密度;而影響整體健康相關生活品質的顯著相關因素,則為憂鬱傾向(β=-5.0, p<.05)、功能狀態(β=-12.4, p<.001)和中風復發(β=-6.7, p<.05)。建議醫療人員可針對有憂鬱傾向的患者,安排合適的心理諮商輔導;依據患者生活功能狀態,設計適當的復健;並提醒患者監測血壓、按時服藥及回診,避免中風復發,以期能改善其整體健康相關生活品質。

  • 期刊

語言為是人類溝通之重要橋樑,為融入社會重要媒介,亦為外籍監護工來臺後人際互動之重要工具。外籍監護工協助機構內失能老人的日常生活照顧,在互動過程中常受限於語言能力,影響溝通的品質,間接影響住民對外籍監護工的認同及互動。本研究旨在探討機構藉由合作學習方式,結合機構主任或社工人員擔任華語種子教師,協助外籍監護工有系統的學習華語,以增進溝通能力。本文針對臺北市八家參與華語教學課程的長期照顧機構,探討種子教師在機構內執行華語教學過程所經歷的問題及困境,進而分析未來教學的改善機制,並藉此方案發展出適用於各長期照顧機構需求的華語學習教材。結果發現,種子教師認為影響外籍監護工語言學習重要因素有四:(一)機構對外籍監護工的角色、功能與期待會影響介入之深度;(二)語言教學技術上之克服;(三)回應外籍監護工異質性之挑戰;(四)透過「華語讀書會」機制之建立,鼓勵持續學習,增進互動。機構聘用外籍監護工首先面臨的挑戰即為華語的溝通能力,經此華語教學課程之介入,除能提升外籍監護工的語言及溝通能力外,對於機構內的團隊分工及整合亦能有所促進,連帶影響其工作適應,未來可持續推廣此模式,做為提升外籍監護工人力資源之具體策略。

  • 期刊

本專案使用老人憂鬱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 GDS)調查後發現,機構老人憂鬱症發生率約82%。分析原因包括缺乏帶領團體活動經驗人員、無團體活動及家庭支持系統薄弱。為降低老人憂鬱狀況,本機構自2011年3月1日至8月31日實施專案改善方案,旨在降低老人憂鬱症的發生率。採取解決措施為(一)實施工作人員「團體活動帶領」之在職教育訓練,增加人員帶領活動信心度;(二)製作「團體活動帶領-實務指引」手冊,並將活動納為護理常規;(三)規劃家庭聚會之支持系統,如每月「電話探親」與「家庭日聚會」。透過改善專案的實施後,老人的憂鬱症發生率降至29%。希冀本專案能喚起大家對老人心理層面的重視,提供更完善及整合性的照護。

  • 期刊

皮膚完整性為照護過程主要目標,針對某教學醫院加護病房2009年1月至10月,失禁性皮膚炎發生率16.4%,2009年11月及12月發生率分別19.1%及32.8%,顯示逐月上升。鑑此,自2010年1月1日至2月28日間成立專案小組,包括醫護人員及營養師,針對失禁性皮膚炎原因進行資料收集,原因顯示病人皆著尿布、床墊外防水中單多層次鋪設(皮膚潮濕度高)、失禁性皮膚炎護理標準不完整、缺乏專科品質監控、護理人員認知偏低等項目。擬定降低加護病房病人失禁性皮膚炎改善方案,包括減少著尿布、塑膠薄膜取代防水中單鋪設、增修護理標準、增設專科品質監控及舉辦教育課程等措施,主要目的為降低失禁性皮膚炎發生率,依據機構內專科品質指標低於6.6%,方案介入後結果顯示:(1)失禁性皮膚炎發生率由32.8%降至5.4%;(2)護理人員對失禁性皮膚炎認知由56.2%提升至100.0%,達目標值6.6%以下,期望透過失禁性皮膚炎病人正確照護標準,提供相關單位護理人員照護參考。

  • 期刊

脊髓損傷照顧者在照顧時面臨極大壓力,此壓力會讓照顧者在身體、心理及行為上產生變化,而有身心不舒適的狀態,進而可能會影響到脊髓損傷者的照顧品質。本文以生態系統理論為架構,進行文獻回顧,歸納出影響脊髓損傷照顧者壓力的因素,在微觀系統中的影響因素包括照顧者的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脊髓損傷者的日常生活功能與家庭經濟狀況,在中間系統則有就業,在外圍系統有社會支持之因素,而巨觀系統則有性別分工之傳統價值觀,在時間系統的相關影響因素為脊髓損傷者受傷後時間的長短。期待藉由本文可加強護理人員對脊髓損傷照顧者所面臨的壓力之影響因素有進一步的認識並可適時的提供照護需求,以減輕脊髓損傷照顧者所面臨的壓力,並提供未來脊髓損傷照顧者之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