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簡稱CKD)患者常見高血壓的問題,而血壓控制不好更會進一步惡化CKD及導致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簡稱CVD)。本文主要探討CKD與高血壓的病理機轉、血壓的治療目標、降血壓藥物的介紹與選擇。
如同正常一般族群,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 sease)病患常會合併血脂異常(dyslipidemia):主要為高三酸甘油脂(hypertriglyceridemia)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上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降低。腎臟病合併血脂異常不只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cardiovascular risk)而且血脂異常本身也會加速腎臟病進展。
隨著時代文明進步高尿酸血症發生率逐年增加趨勢,高尿酸血症會造成腎功能代謝異常,而衍仲其他合併症的產生,病人會因為尿酸控制不佳而致使腎功能惡化,故有效的預防及控制高尿酸血症是相當重要的。本篇主要針對高尿酸血症的相關概述、尿自主對腎疾病的影響進行探討,並探討尿酸造成腎臟病腎功能惡化及高尿酸血症治療方式,包含藥物種類及最新痛風藥物Febuxostat的使用。另外,也針對高尿酸血症與慢性腎臟疾病的飲食給予建議。
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簡稱CKD)的進展與氧化壓力,炎症反應有關,而引發氧化壓力及炎症反應的可能原因之一為尿毒性代謝物(又稱為尿毒素)滯留。目前已知有兩種尿毒素與慢性腎臟病患者腎功能進展惡化及治療結果不佳有闕,分別是硫酸吲哚酚(indoxyI sulfate)與對硫甲酚(p-cresyl sulfate),研究發現硫酸吲哚酚及對硫甲酚的血清濃度與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腎臟功能(eGFR)皆主高度負相關,這類親蛋白質尿毒素會與血清白蛋白高度結合,因此血液透析也無法有效將其清除。AST-120是一種口服的經腸道尿毒素吸附劑,由直徑。0.2~0.4 mm的球形多孔性碳質細粒組成,此種藥物可在腸道吸附硫酸吲哚酚與對硫甲酚的前驅物,減少尿毒素在慢性腎病患者體內的累積程度。不同於活性炭之處在於AST-120具有選擇性吸附特定分子量尿毒素特性,且對吸附澱粉酶、胃蛋白酶、脂酶及胰凝乳蛋白酶的能力低於活性炭。AST-120降低血清硫酸吲哚酚濃度依劑量依賴(dose-dependent)的模式,進而減輕腎臟功能衰退的情形,並改善至少部分尿毒症狀,延緩進入透析治療的時間。
慢性腎臟病病人因食物攝取量,或隨腎臟病進程需調整飲食內容,造成食物選擇受限,或因烹調製備方式致營養素流失;或因透析治療而造成維生素攝取及儲存量減少或不足。目前對此族群的維生素補充尚未有明確的建議攝取量制訂供遵循。本文將由營養觀點分別就維生素之生理功能、食物來源、膳食建議攝取量等,就慢性腎臟病病人維生素補充需求論述,提供補充時之參考。
感染症是造成末期腎臟病患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疫苗接種是預防感染症的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醫療人員應了解疫苗接種乃為腎臟病族群中預防醫療的一環,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已針對特定疾病提出指引與建議,包含流行性感冒、肺炎鏈球菌感染疾病、B型肝炎等,本文將整理疫苗接種在慢性腎臟病、透析患者、腎臟移植患者的相關報告及建議。
Tolvaptan(伸舒康)是近幾年廣被研究與使用的一個藥物,其機轉為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hormone, ADH)的受體拮抗劑,能夠阻斷ADH與其細胞表面接受體的結合,在不影響溶質的情況下促使身體排出水分。目前美國FDA核准使用Tolvaptan治療抗利尿激素分泌不當症候群(SIADH, 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 secretion) 、肝硬化與心臟衰竭。也有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Tolvaptan亦可有效應用於ADPKD自體顯性遺傳之多囊性腎臟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與腹膜透析等病人的治療。
痛風治療藥物可分為抑制尿酸合成的藥物,如allopurinol(Zyloric)、febuxostat(Feburic),和促進尿酸排除的藥物(uricosuric agent),如benzbromarone(Euricon)、probenicid(Benemid)、sulinpyrazone(Anturane)。大多數的藥物皆需依肝、腎功能做劑量的調整,若為慢性腎臟疾病第四、五期及透析的腎友,則不建議使用sulfinpyrazone、probenecid、benzbromarone。本文將針對痛風病因、用藥治療分成急性、慢性的治療藥物說明、藥物間的交主作用、藥物過敏與不良反應等注意事項及導致尿酸的藥物作進一步的介紹。
鎂元素參與葡萄糖吸收及代謝,在胰島素的分泌與抗性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鎂在末期腎衰竭患者的吸收與排泄會出現問題造成血清鎂濃度的異常,甚至可能影響到患者的血糖和胰島素抗性。本文主要在探討透析患者,包括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糖尿病、非糖尿病患,血中鎂元素濃度之差異以及血清鎂濃度與HOMA-IR是否有相關性存在?材料與方法:分析腹膜透析27人,血液透析103人的胰島素、鎂、HOMA-IR等指標。結果:在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患者之血清鎂與HOMA-IR之間主負相關,但無統計上顯著差異(Spearman's rho係數 = -0.086,P value = 0.332),但血液透析患者之血清鎂濃度有意義地高於腹膜透析患者(2.06 ± 0.32 versus 1.69 ± 0.21 mmol/L, p < 0.001)。腹膜透析患者的HOMA-IR較血液透析患者低,雖然沒有顯著差異(3.6 ± 2.9 versus 6.7 ± 8.5, p = 0.397)。意謂著腹膜透析反而比血液透析的胰島素敏感性好;因我們的腹膜透析人數不多,尚待未來更多的研究加以證實。結論: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鎂濃度和胰島素抗性無顯著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