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關懷中心的特色就是儘早讓病人就醫,以免併發症產生,現今健保慢性病門診服務要求開立連續處方箋,多數的病患常在2個月或3個月後才會再就診,屆時才知道之前抽血的結果,失去黃金治療時間。本中心選擇幾項血液異常指標,包括空腹血糖、糖化血色素(A1C)、三酸甘油脂、膽固醇、肌酸酐、血紅素,依據異常指標於當天下午三點半,迅速聯絡病患在最近時間內回診就醫,此為“三點半關懷中心”命名由來。本科於民國99年實施三點半關懷中心後,A1C≧10進步率是77%(216人中有166人進步);比照98年整年,本科糖尿病人的A1C≧10進步率是65%(212人中有140人進步),確有明顯增加血糖良好控制率(77% vs 65%)。
糖尿病與大血管病變、視網膜病變、腎病變等併發症有密切相關性。研究指出,糖尿病餐後高血糖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而控制餐後高血糖能有效的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為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餐後高血糖,本文以文獻查證的方式,綜整有助於餐後血糖控制的食物包括水溶性膳食纖維、低升糖指數食物、抗性澱粉等並將其應用於飲食衛教中,作為臨床上協助病患執行飲食控制之參考,期病患能重視餐後高血糖所帶來的危害並藉由飲食調整來改善餐後高血糖現象,降低心血管疾病及其他併發症的發生。
糖尿病是目前最重要的中老年疾病之一,唯有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才能讓糖尿病患者得到更適當的照顧。本科選擇幾項血液異常指標,包括空腹血糖(AC)、糖化血色素(A1C)、三酸甘油脂(TG)、膽固醇(TCH)、肌酸酐(Cr)、血紅素(Hgb),依據異常指標由個管師聯絡病患在最近時間內儘速回診就醫,以降低急、慢性合併症的發生。本科於99年1月開始實施此計劃,以病患抽血報告第一次與最後一次做比較發現,AC、A1C、TG、TCH、Hgb皆有大幅度的進步,唯有Cr進步率較少;而這些Cr異常的人數中,發現A1C進步的人中有61%是Cr退步,而A1C退步的人也有71% Cr退步,顯示兩者間並無呈現正向關係,但在許多文獻中則表示,積極控制血糖是可延緩糖尿病腎病變的發生。
運動對代謝症候群是很重要的預防介入措施因子。然而慢性病患的身體,在長期疾病壓力下已經十分虛弱,加上幾十年沒有運動習慣的坐臥式生活型態,病患對較高運動強度的衝擊刺激是否受的了?病患的臟器或特定肌群需要充足的血流供應時,是否讓血液過度且時間過長的集中於幾組大肌群?漢方有氧因應忙碌高壓的生活、時間和空間的侷限、身心老化、體力不足、肢體障礙等因素下,經由嚴謹的運動科學指導規範,依據中醫學的<君臣佐使>概念與運動訓練原則,釐清運動與生理運作的主次關係。根據處方原則,主次配伍、生理變化關聯等因素,針對慢性病患在肌力、肌耐力、柔軟度、平衡感、心肺耐力及、血壓、心臟自律神經、內分泌神經系統⋯互動關係上的高度概括,總結出來具有科學意義的運動處方。本運動是考量長期慢性病患的體力與生理負荷量,以調整心臟自律神經系統為主要目標,增加體能為次要目標。除了可以促進人體各部分肌肉和關節的活動,增加關節的柔韌性、靈活性和穩固性,更可以有效提高心臟自律神經活性,並舒緩心跳與血壓的壓力。漢方有氧是一項可供參考的運動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