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6.44.178

教育心理學報/Bulletin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正常發行

五年影響係數 0.787
0.787 2024 年
學門 領域排序
心理 1
教育 1
數據由ACI學術引用文獻資料庫提供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男性遭遇性侵害而轉變成性侵害加害人的現象,稱為性侵害循環。綜觀過去探討性侵害循環發生機制的研究,欠缺理論論述,故本研究企圖從理論的觀點,提出影響性侵害循環發生的因子,以補過去研究之不足。本研究提出四項影響性侵害循環發生的因子:知覺性侵害加害者具有正向感受、遭遇性侵害獲得正向感受、形成男性氣概的危機、以及性侵害行為的可觸及性提高。本研究的目的在檢證這四項因子是否為影響性侵害循環發生的因子。同時,過去研究常列舉的家庭因素與遭遇性侵害的經驗史,是否為影響性侵害循環發生的因子亦在本研究檢證之列。本研究以台灣台北與高雄監獄的受刑人472位,以及桃園與彰化少年輔育院的收容少年395位,共計867位男性犯罪者為研究對象。採取無記名自陳式問卷調查法蒐集資料。研究結果發現:影響少年犯性侵害循環發生的因子為知覺性侵害加害者的正向感受與性侵害行為的可觸及性;在成年犯部分沒有一項因子對性侵害循環的影響達於顯著;在合併樣本方面,排除犯罪身份與由誰扶養的影響後,性侵害行為的可觸及性對性侵害循環具有顯著影響,喪失男子氣概之感的影響瀕於顯著。文末就研究結果的意涵、實務應用、及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方向進行討論。

  • 期刊

本研究最依據March提出的學科自我概念以及Pekrun提出的學業情緒理論為基礎,建構一個國中生的數學學習模型以提供學習輔導的參考。本研究的目的如下:(1)驗證本研究學業自我概念模式與觀察資料的適配度;(2)分析學習策略在學科自我概念和學業成就間之中介效果;(3)分析學業情緒在學科自我概念和學業成就間之中介效果;(4)驗證本研究數學自我概念、數學學業情緒、數學學習策略與數學學習成就之模式。本研究以結構方程模式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數學學業自我概念直接影響數學學業成就、數學學習策略與數學學業情緒,而數學學習策略直接影響數學學業成就,學業情緒直接影響數學學業成就。另外,數學自我概念可以數學學習策略與數學學業情緒為中介變項,間接影響數學學業成就。本研究依據分析結果在理論上的涵義進行討論,並提出對學習輔導及未來研究之建議。

  • 期刊

本研究旨在編製國小家長版網路成癮量表,並檢視其信、效度。量表編製主要參採「陳氏網路成癮量表」與「陳氏網路成癮量表兒童版」之架構,並參考相關文獻和專家建議。研究包含二階段,第一階段取樣自桃園縣和高雄市360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及其家長,結果顯示:(一)信度方面,家長版網路成癮量表各範疇的Cronbach's α值為.83-.91,家長版網路成癮量表包含核心症狀、人際與健康問題、時間管理問題三個子構念,總解釋變異量64.73%。(二)效度方面,家長版與兒童版中度相關;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顯示絕對與精簡指數符合標準(RMSEA=.08、GFI=.76、SRMR=.02、IFI=.94、NNFI=.93、NFI=.90、CMIN/df=2.25、PNFI=.80)。第二階段取樣自桃園縣178位國小中低年級兒童之家長,結果顯示網路使用高風險與年級、家長婚姻現況、兒童一週上網的時間有正相關。根據信度與效度的結果,本量表具有可接受的信度及效度,本文亦針對測驗應用及後續研究提出建議。

  • 期刊

自我決定動機和目標導向理論在學習動機領域各有其深厚的理論基礎與豐碩的實徵研究結果。雖然有學者主張二者間有關聯,但目前少有實徵研究探討二者之關係。因此本研究採SEM方法,抽取台灣地區1305名國二學生為樣本,分析自我決定動機、目標導向與動機涉入之關係。研究結果顯示:本研究所建構自我決定動機、目標導向與動機涉入之關係模式獲得觀察資料支持;國中生的自主動機正向預測其趨向精熟、逃避精熟、趨向表現目標,負向預測其逃避表現目標;國中生的受抑制動機正向預測其逃避精熟、趨向表現、逃避表現目標,負向預測其趨向精熟目標;國中生的趨向精熟、趨向表現目標正向預測其適應性動機涉入,逃避表現目標負向預測其適應性動機涉入;而國中生的逃避表現目標能正向預測其不適應性動機涉入,趨向表現目標負向預測其不適應性動機涉入。此外,變項關係強度的分析結果大致上支持本研究的各項假設。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在理論及實務上的涵義進行討論,並提出未來的建議。

  • 期刊

在諮商領域中長久以來不碰觸宗教或是靈性的議題,諮商師普遍認為在諮商中與案主談論信仰就是失去中立立場,擔心會把信仰強加在案主身上。但是隨著心理學與諮商界開始逐漸對靈性持正面與開放的態度,為諮商師在諮商工作中開啟了一個新的視野。本研究探討在台灣有基督信仰的諮商師將靈性融入於諮商的實務經驗,以五位基督徒諮商心理師為研究參與者,透過半結構的個別訪談收集資料,以主題分析的方法分析資料,研究結果發現八個主題:諮商師對基督信仰與諮商有高認同、諮商師具有靈性觀、諮商師的靈性影響諮商工作、在諮商中提供融入靈性的評估與處遇、肯定融入靈性的諮商效果、從事融入靈性的諮商有價值與意義感、開放諮商中可談論靈性的態度、走在信仰與諮商的整合歷程。研究的討論與建議於本文末提出。

  • 期刊

本研究旨在探討現實治療團體對國中學習障礙學生在國中生內外控信念和國中生學業相關自我概念的成效。本研究採用前後測準實驗設計,以台南和高雄地區42位國中學習障礙學生(實驗組21位,控制組21位)為研究對象。實驗組進行每週兩次,每次100分鐘,連續五週共10次的團體。研究參與者需要接受國中生內外控信念量表和國中生學業相關自我概念量表之前測以及於團體後立即後測,且於團體結束後4週進行追蹤測。然後進行單因子共變數或詹森-內曼分析,以評估實驗處理效果。本研究結果發現:1.國中學習障礙學生參加現實治療團體諮商後,能立即提升內控信念(F=12.927,p<.01)、自己可努力(F=5.93,p<.05)以及自己可掌控的信念(F=19.755,p<.001)。2.國中學習障礙學生參加現實治療團體諮商後,能立即提升整體的學業相關自我概念(F=4.803,p<.05)。3.國中學習障礙學生參加現實治療團體諮商結束後,能持續提升學業我的自我概念(F=4.956,p<.05)。4.現實治療團體能運用WDEP的歷程有助於提升國中學習障礙學生整體的內控信念、學業相關自我概念。綜合以上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對學校輔導工作人員以及未來研究之建議。

  • 期刊

本研究旨在以生活型態調查資料為基礎,從資料分析中建構國民中學教師工作調適指數,並考驗該指數之效度。以「LOHAS生活型態問卷」為調查工具,針對台灣本島大台北、北、中、南、東五區的公私立472位國中教師進行調查,所得資料以分類與迴歸樹(CART)進行分析以選取題項,再以羅吉斯迴歸(logistic regression)決定各題目選項的配分,藉此建構教師的工作調適指數,指數建構後以團體差異分析法與效標關聯法進行效度考驗。分析結果顯示:(1)CART找出七種分類樹,並從中挑出以自我調適和反應改革為一類,離開環境和轉換跑道為一類的分類樹為較佳的分類樹;(2)從此一較佳的分類樹中找到六個題項,並以羅吉斯迴歸計算出各題選項的權重;(3)以效標關聯和團體差異比較方式所進行的效度考驗,顯示抗壓指數也與工作調適指數有顯著相關;性別、職務別和任教年資間有顯著差異。在生活型態資料基礎下,以CART和羅吉斯迴歸可以有效地建立國中教師之工作調適指數,且具有良好的效度,可供國中學校瞭解教師工作調適情況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