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之目的乃以自信心、成就動機和自我談話理論為基礎,試著以自信心、成就動機和自我談話來做相關分析為本研究動機之一;並試著以階層迴歸分析來預測自信心、成就動機對自我談話的影響為本研究動機之二。在研究方法上,以自信心、成就動機和自我談話量表為研究工具,以參加2010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的348位網球選手為研究對象(男205位,平均年齡20.45歲;女143位,平均年齡20.36歲)。問卷回收率93.73%。經相關分析和階層迴歸分析,本研究結果發現:(一)自信心、成就動機和自我談話之間有顯著正相關。(二)運動成就能負向預測自我談話;自信心不能預測自我談話;成就動機能正向預測自我談話。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建議未來的研究可朝不同年齡層的受試者來做研究,並做進一步的相關比較和預測比較。
本研究之目的乃以團隊氣氛理論為基礎,了解不同背景變項(年齡、球齡、就讀階段、就讀年級)大專網球選手團隊氣氛的程度。以團隊氣氛量表為研究工具,並採參加2013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的228位網球選手為研究對象(男149位;女79位)。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比較不同年齡、球齡、就讀階段、就讀年級之差異。其顯著水準定為α=.05。研究結果如下:不同年齡、球齡、就讀階段、就讀年級在團隊氣氛之結果沒有顯著差異存在。此結論表示,未來建議可朝不同性別、國手與否、甲乙組、技術水準來做進一步研究。
本研究旨在針對休閒教育應從小開始紮根來做探討;本文章主題是針對家長關於休閒教育的導引,如果家長對於休閒教育不是很清楚與很瞭解的情況下,將會影響孩子學習態度與整體的成長。本文欲以文獻整理方式與實際現況來做探討,首先將瞭解休閒教育的重要性,進而得知休閒教育其實是個觀念的傳達,然後再針對孩子學習休閒的心態來做探討。其實目前國內的休閒教育推動尚未完成起步,有些民眾還不清楚休閒教育的重要性與其中正確的內涵,所以探討休閒教育的議題是目前家長與民眾必須深入瞭解的重要課題。
休閒農場是利用農村的田園景觀、自然生態及環境資源,並結合農村生產、農村文化及農村生活的休閒體驗能提供國民來休閒,增進國民對農村體驗之農業經營模式。其重要性不亞於農業的生產與價值。但不前因為休閒農場不斷地增加使得服務的品質也相對地降低,使得現在休閒農場的經營者,有越來越難經營下去的可能性增加。因此,未來休閒農場如能透過台灣休閒農場協會的認證與考核,將可以大幅提升休閒農場的服務品質,以及創造更多的商機,使現在在經營休閒農場的經營者有更高的期望以及獲利的可能性。
本研究目的旨在以基隆市Mity-Tour概念旅遊網為例,透過旅遊動機、滿意度與口碑等變項,探討三者之間的關連性。本研究方法採用量化的研究方式,以研究者自編的「基隆市Mity Tour概念旅遊網旅遊動機、滿意度及口碑調查」為研究工具,來探討各變項間的關連情形。本研究共發放400份問卷,總計回收344份有效問卷,整體的回卷率為85%。研究結果顯示旅遊動機確實與滿意度存在著正向關係;在滿意度與口碑傳播中研究顯示兩者構面中皆呈現高度正相關,顯示旅遊滿意度對口碑有正向的關係存在。希望藉此議題的研究,對基隆地區發展觀光活動有所助益。
本研究探討「鹿港閒置場館活化的觀光衝擊與民眾認知、支持度之探討」。採質性研究之文獻分析法分析相關文獻,並以田野調查法進行驗證,再以個案訪談法進行彙整。期待藉此延伸探討,空間活化政策對地方的規劃與研擬趨勢。民眾對於「空間活化」政策概念與對環境、動線、交通、營業之衝擊層面有正相關的認知,但因認同感不足與政策不連貫,保持民眾保守態度。若說明民眾的權利、義務與施政後的便利、利益,並重視服務過程;再利用歷史文化與景觀資源;規劃交通運輸與商業文化;在地民俗技藝與地方美食特色的結合,來開發閒置場館成為當地觀光特色,帶動產業經濟提升,促進民生商業發展,對於鹿港閒置場館而言,不失為一個妙效良方。研究建議如下︰一、採用量化方式延伸探討。二、探討其他相同活化個案。三、比對它區民眾研究結果。
環境教育的目的,乃在培養具環境行動力的公民。縱使具備知識技能,若不能體認環境問題的重要性,其仍無法被有效解決。教師是第一線尖兵,因此,研究其環境覺知及環境行為,使其維持對學生教導之熱情,而採取必要的環境行動,便顯得非常重要。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探討雲林縣國小教師對環境議題的環境覺知與環境行為之現況,和它們是否因個人背景資料不同而造成差異以及它們彼此之相關性。研究結果指出,雲林縣國小教師之環境覺知與環境行為,除了政治法律行動表現僅為普通之外,其餘均達良好。環境覺知會因性別及年齡兩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而環境行為則會因年齡、任教年資、擔任職務、修習科系、是否參加環保團體及環境研習頻率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它們均不會因學校規模及教育程度不同而有顯著差異,且彼此間有極顯著低度正相關,相關係數為0.366。最後,則給予建議。
嘉義東石龍舟競賽已經有31年的歷史,儼然已成為端午節時期家喻戶曉的活動,除了保留了歷史文化外,每年都吸引許多外地選手組隊參賽,促使慢慢地走向開放,對東石人來說,可說光榮至極。本研究以文獻探討、歷史研究及實際參與方式,以探討東石龍舟競賽之發展現況,研究結果發現:東石龍舟競賽除了保留傳統的文化外,另外又注入了新的觀念,結合了文化、觀光與休閒,對於當地的經濟發展帶來莫大的幫助。同時也發現,為維護東石港龍舟競賽永續發展,經費為最大的阻礙因素,必須仰賴政府的鼎力支持,盼企業能大力贊助,使這麼有意義的活動得以延續。
過敏體質尤其是過敏性鼻炎,常會影響到生活作息以及思考能力。本研究採用文獻探討及問卷調查的方式來探討過敏體質與過敏性鼻炎。問卷採不記名方式,共發放問卷120份,回收問卷10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83%。本次調查對象女生(60%)人數多於男生(40%),以中部(84%)未婚(89%)高中職(37%)至大學(56%)學生為主。研究結果顯示:有一半人發生過敏現象,而家中有絨毛玩具(24%)及有飼養動物(20%)為較容易引起過敏現象。家族遺傳過敏體質的基因統計結果,以患有過敏性鼻炎(35%)佔最多。部分人覺得中醫較溫和及不傷身,並可以有效改善體質,沒副作用,也有人是因為中醫診所離家較近所以選擇中醫(23%)治療。少數人會使用中醫食品(28%)或保健產品(14%)調理身體,而使用中醫食品主要是中藥材或中醫補品,食用保健產品有抗組織胺、魚油、益生菌、維他命A、B等。本研究依文獻探討將體質分為三種:有寒性體質、熱性體質、寒熱體質,最後並提出針對過敏體質及過敏性鼻炎的保健養生之建議。
本研究由文獻探討痤瘡於中醫理論中之形成原因、治療方式與平日保養及預防,並用問卷研究年輕族群對痤瘡之改善方式,問卷調查採不記名方式,發放時間為中華民國104年5月7日至5月14日,發放數量為兩百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本研究之問卷是以11-21歲(75%)和22-33歲(24%)之中部地區(75%)未婚(99%)且無固定月所得收入(76%)的大學生(96%)為主要研究對象。研究結果顯示:大部分人(89%)有長過痤瘡,其中大約有60%的人認為痤瘡的生長與中醫臟腑有關。而壓力(72%)、內分泌失調(69.5%)、膚質(67%)、食用油脂類食物(66%)、生活作息不正常(65.5%)以及環境(62%)等六大因素是主要導致痤瘡發生的原因。大部分人認為調整生活作息(74%)是最能改善痤瘡的方式,其次能改善痤瘡的方式為中醫中藥治療(25.5%)。而會為改善痤瘡而去做臉的人,其中只有24%的人有改善,而大部分(76%)患有痤瘡者並無因此而改善。對於使用中醫改善痤瘡的方法,則以中藥(55%)、食療(47.5%)以及穴道按摩(20.5%)等方法受到青睞。本研究對象有88%的人認為使用中醫能改善痤瘡與身體狀況。最後並針對研究結果提出建議,期盼能運用中醫對皮膚疾病痤瘡之改善與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