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探討影響我國近年來高等教育畢業生過度教育之因素,以及衡量過度教育對大學畢業生薪資的影響,研究對象為台灣地區大學畢業後一年的專職工作者。我們以主觀法判別台灣地區高等教育過度教育之情形,以多重羅吉特模型分析影響過度教育的因素,再藉由Mincer(1974)的工資函數衡量過度教育對大學畢業生薪資的影響。實證結果發現影響高等教育過度教育之因素,除了因工作性質所需技能不同外,亦來自學校及專業特性與職場訊息傳達變數。過度教育確實對薪資產生負面影響,且隨著學校類型的不同其影響幅度也不同,以公立大學影響最多,私立技職影響最少。研究結果亦發現過度教育與薪資之關係在男女樣本有不同結果。
本研究利用UIP、PPP、MF、TR_s及TR_a五種匯率預測模型,以新台幣兌美元即期匯率、遠期匯率進行避險準確率及避險成效的實證分析。實證結果發現不論在短、中或長期避險上,總體經濟變數之匯率預測模型所得到的避險正確率皆較過去文獻的避險準則為佳。然而具有較佳之避險正確率的模型不一定有較好的預測績效。推測原因在於避險正確率較佳的模型雖然能對匯率升貶的方向作較準確的判斷,卻對升貶的幅度預測不良。在上述五種匯率預測模型比較分析中,以貨幣模型(MF)及不對稱泰勒模型(TR_a)之六個月期之避險準確率最佳。這兩種匯率預測模型再搭配完全避險比率,其報酬率能夠由負轉正且波動度下降。實證發現MF及TR_a模型搭配適當避險所獲取的報酬率相同,但TR_a模型之標準差下降較多;因此若企業公司以降低避險後績效之風險,則可採用TR_a模型搭配指數加權避險。
本文應用極值連鎖理論提出一個可同時捕捉報酬分配之極值相依與異質波動特性並降低估計偏誤的兩階段無母數估計方法,實證衡量1991年至2013年間美國股市與國際股市間極端報酬的相依行為。首先實證研究發現,在負面衝擊部分,美國與亞洲、拉丁美洲及歐洲股市間存在高度共移或者相互依存的現象,但不存在尾部相依;在正面衝擊部分,美國與歐洲大規模股市如英國、德國及法國等股市則具有尾部相依現象。其次,美國與各國股市間左、右尾部相依函數並無差異,但若考慮滾動樣本分析,則左、右尾部相依效應會隨時間變化,而且互有消長。再者從全球地理位置分析,無論是聯合報酬分配的左尾或右尾,越靠近美國的股市其尾部相依效應越大。最後,本文發現美國與各國股市之相依效應與傳染路徑會因不同的金融危機而有差異,但2007年美國次級房貸危機所引發的金融大海嘯及接踵而至的歐洲債信危機,這一連串嚴峻的危機已經成為涵蓋市場風險、信用風險與流動性風險的綜合風險,其影響範圍不再侷限於某特定區域,而是蔓延到全球金融市場。
本文利用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國民健康署於2005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之全國性抽樣資料,以Yitzhaki(1979)所建構相對剝奪感指標為基礎,並以聯立方程式設定實證模型,運用三階段最小平方法,探討所得分配不均所造成的相對剝奪感對健康的影響。實證結果大抵顯示,男性個人相對剝奪程度愈大者,其健康狀態較差,支持相對剝奪假說;女性則顯著性較低。在個人負面健康行為的估計上,在男性上,當個體間所得不均所引起的相對剝奪感愈大,會顯著增加吸菸、喝酒、嚼檳榔等負面健康行為風險程度;女性的顯著性則較低。相對剝奪程度愈大者會顯著增加負面健康行為風險程度,且其健康狀態較差。因此,為能抑制國人對負面健康行為過度依賴,或許當從改善貧富不均之根源做起,此亦是政府在擬定相關政策時所應重視的。
本文首先進行全國基層農會的總幹事及推廣股長的問卷調查,蒐集推廣部門的固定資產使用比例及推廣股長的人格特質與工作輪調等資料;爾後,以2009~2011年192家農會推廣部門為研究對象衡量其經營效率,研究方法採用以產出距離函數為基礎的共同邊界模型。實證得到有趣的研究結果,首先,主管人格特質的差異對於推廣部門的效率有部份的顯著影響,擔任主管前的多次工作輪調,與股長專注推廣業務減少工作輪調,能有助於部門效率的提升;其次,推廣部門的共同技術效率為0.6007,鄉村型農會的共同技術效率均顯著高於都市型農會及混合型農會;推廣部門的技術缺口率為0.7458,鄉村型農會的生產技術水準顯著高於都市型農會;此外,共同技術效率及技術缺口率均有逐年惡化的情況。最後,效率不佳的推廣部門,應設法大幅增加各項的服務產出,首重於增加專案計畫的收入。
基於中國與韓國之研發費用在近十年的快速成長,以及中韓兩國加入後全球研發在各國間的穩定分布所呈現之變化,本研究設定G5與中韓等七國為世界主要研發國,且為國際研發外溢的主要來源,並將經由主要研發國貿易夥伴所接收之間接研發外溢納入考量,以檢視國際研發外溢對OECD國家生產力成長與產業競爭力之影響。將OECD會員國區分為主要研發國與非主要研發國之實證結果顯示,直接外溢對主要研發國之總要素生產力與產業競爭力均呈現正向影響,而間接外溢雖然是非主要研發國技術進步的成長動力來源,但卻對於非主要研發國的產業競爭力具有排擠的效果。若進一步考量間接研發外溢透過生產力成長所產生的間接效果,本研究則發現間接外溢對於非主要研發國的產業競爭力能產生正向的影響效果。因此,在分析國際外溢效果的影響程度時,無貿易第三國透過其貿易夥伴間接接收主要研發國傳遞的研發外溢理應被納入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