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216.73.216.156

臺灣腎臟護理學會雜誌/Journal of Taiwan Nephrology Nurses Association

臺灣腎臟護理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政府近年致力於腎臟病防治計畫,但末期慢性腎臟病之盛行率依舊居高不下,病人需終生仰賴透析維持生命,不僅造成個人與家庭照護負擔,更對醫療照護體系帶來沈重財政壓力。然而,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落實將可延緩慢性腎臟病病程進展,為降低末期腎臟病發生率,從生活中落實健康促進行為是腎臟病照護的首要工作。健康促進乃是降低疾病發生的根基,常被運用於慢性病防治與健康維護,對於增加身體活動量、調整飲食習慣、自我照護遵從等行為以及病程延緩皆顯著成效。腎臟病初期無明顯症狀,加上國人病識感低、發現率低,縱使已確診個案,也容易輕忽落實健康生活型態。國內針對慢性腎臟病健康促進相關論述與研究甚少,故本文整理國內外相關文獻,以瞭解初期慢性腎臟病健康促進之趨勢與實務應用策略,做為未來發展照護計畫之參考。

  • 期刊

透析醫療品質的首要重心是透析液,本單位於2010年4月至12月透析液菌落數偏高,確保病人安全故成立專案小組,旨在降低逆滲透(reverse osmosis, RO)水處理系統與透析液菌落數、提升透析護理品質。經分析發現問題有:透析機消毒時間不足、RO水處理系統採水時取樣口污染、透析機RO水入口處未執行無菌技術採水、人員對透析液品質知識不足、透析機老舊。改善方法為:(一)修訂透析室採水標準技術;(二)修訂水質異常處理作業規範、制訂設備管理作業規範、制訂RO設備消毒作業規範;(三)更換老舊血液透析機;(四)建立稽核機制;(五)舉辦在職教育等方法,結果菌落數異常件數3.92件/月降至0件/月,顯示病人安全得到保障也提昇了透析品質。

  • 期刊

背景:血液透析室有責任提供安全無疑醫材,若醫材管理正確,則有利於病人順利完成洗腎,故引發改善動機。目的:本文旨在提升血液透析室醫材管理效率,經調查醫材管理效率僅有58.6%的主要原因為:(一)病人及家屬未自備醫材而自行取用;(二)人員取用及補充醫材之認知及技能有誤;(三)欠缺合宜的在職教育、欠缺適當的庫房管理辦法、醫材管理規範。(四)醫材整理盒標示不清及電腦化醫材管理系統設計不良;解決辦法:運用6S管理模式擬定改善辦法,包含提供病患及家屬宣導活動、舉辦工作人員在職教育、制定稽核與獎勵機制、建立庫房管理暨醫材管理規範、修訂工作車及醫材放置盒等設備等。結果:改善後使醫材管理效率由58.6%提升96%,顯示達專案目的。結論:運用6S管理模式不僅有效管理血液透析室醫材,且提升醫材正確取用知能,期望作為類似單位改善之參考。

  • 期刊

腹膜透析病人易發生水份控制不佳,引發心血管併發症。本單位發現水份控制不良病人有45人高達39.5%,甚至因體液容積過多導致住院人數增加。為使病人水份控制不良率下降至低於19.8%,組員深入探討原因為:病人對水份控制配合度及認知不足、水份控制護理指導方式及工具不完善、護理指導時數不足及原版水份控制機制過於簡略,透過研發多元化護理指導教具及錄製多媒體護理指導光碟、成立社群網站上傳相關資訊,舉辦團體護理指導及病友分享會、修訂水份控制標準作業流程,落實電訪及家訪。方案實施後水份控制不良率由39.5%下降至16.7%;水份控制認知正確率由52.2%提升至100%,顯示本專案有良好成效,冀望與各院所分享。

  • 期刊

本文旨在陳述一位罹患遺傳性多囊腎疾病患者,首次接受血液透析治療之照護經驗。護理期間自2010年7月12日至2010年7月30日,護理過程中以Waston人性關懷照護模式為資料收集架構,經由身體評估、觀察、深度訪談、病歷查閱等技巧收集資料,發現個案有疼痛、潛在危險性傷害、無望感、疲憊以及家庭因應能力失調等健康問題。筆者以Watson關懷照護的精神為指引,給予其關懷的知覺與經驗,並與個案建立良好互信關係。藉由心靈的交會進入彼此的現象場,強化對疾病的認知,及具備表達自我與認同個體重要性的能力,坦然面對疾病的發展,陪同個案及家屬走過疾病的陣痛期,並協助個案適應血液透析為生活的一部份。期藉此護理經驗提供相關臨床護理人員,在照護此家族遺傳性疾病病人,首次接受血液透析可能遇到的相關問題之參考。

  • 期刊

本文為敘述照護一位長期血液透析病患罹患腦中風後面臨肢體活動障礙及心理調適之護理經驗。筆者於2012年9月26日至2012年12月31日護理期間,利用Gordon十一項健康功能型態做為評估架構,並以溝通、觀察、會談及傾聽等技巧收集資料,歸納出個案有營養狀況改變-磷多於身體需要/與飲食控制差有關,自我照顧能力缺失/與疾病導致神經功能受損右側肢體無力有關,跌倒/與疾病併發症導致右側肢體無力有關,無力感/與對日常生活控制力減低有關等護理問題。筆者藉由與個案及家屬建立良好互動,提供相關疾病知識,鼓勵積極配合復健治療,並施予個案及家屬具個別性之護理活動,加強個案自我照顧能力,以預防跌倒事件發生。另一方面主動關懷並陪伴個案,鼓勵個案及家屬表達內心感受及無力感,增進家人間的互動,持續給予正向支持與回饋,協助個案能適應其生活型態的轉變,更有信心面對未來,進而維持優良透析生活品質。

  • 期刊

居家照護及營養攝取對血液透析病患及家屬是一個生活上的挑戰,臨床上更發現透析病人合併不寧腿症候群的發生率有逐漸攀升趨勢,直接衝擊病患情緒、精神狀況並影響其生活品質與適應狀況,但透析中心護理人員卻極少提供病患相關疾病及自我照護資訊。此個案報告分享一位營養不良合併不寧腿症候群之血液透析病患照護經驗,期望提供臨床護理人員對不寧腿症候群有更多的認識及相關的護理措施。本文運用羅氏適應模式協助並增長一位61歲血液透析並罹患不寧腿症候群病患的充能及調適過程。照護期間經由會談、身體評估、查閱病歷等方式收集資料,評估個案的護理問題有(一)營養少於身體所需(二)焦慮(三)睡眠型態改變。護理過程中運用傾聽,了解個案對營養不良合併不寧腿症候群的血液透析負向感受,提供正向支持系統,並運用護理專業知識,提供血液透析相關知識、腎友的經驗分享、衛教含鐵食物及自我照顧技巧等措施。個案透過適切的護理照護措施及衛教,逐步的適應血液透析的生活,學習不寧腿症候群的居家照護方式,提高其生活的滿意度。